鄉村旅游扶貧福利:2018年3000億扶持鄉村旅游扶貧項目!
國家旅游局近日確定了鄉村旅游扶貧行動方案,計劃每年對深度貧困地區進行從人才、金融、創業等多方面的專項扶持,旅游扶貧項目將不少于1000個,資金不少于3000億元。金融支持,加大旅游深度扶貧
近日,國家旅游局聯合12個部門共同制定了《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共梳理出具備發展鄉村旅游條件的貧困村2.26萬個,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30萬戶。
以西藏地區為例,截至目前,西藏已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2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7.7%,當地旅游部門通過推動旅游產業與文化、體育、藏醫藥、農牧業、民族手工業等相關產業融合深化,以農家樂、藏家樂、牧家樂、休閑度假點、家訪點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新業態,鼓勵城鎮居民和農牧區群眾依托旅游發展,實現旅游收入301.54億元,同比增長21.6%。
下一步,國家旅游局將每年對深度貧困地區進行金融支持,旅游扶貧項目將不少于1000個,資金不少于3000億元,通過招工、訂單采購農產品、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幫扶深度貧困地區脫貧。
鄉村旅游扶貧工程主要任務
(一)科學編制鄉村旅游扶貧規劃
各地要將鄉村旅游扶貧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脫貧攻堅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縣域鄉村建設規劃、易地扶貧搬遷規劃、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交通建設等規劃有效銜接。推動鄉村旅游規劃與村鎮規劃、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森林旅游發展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休閑農業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合并編制。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分布比較集中的省市,應當編制區域旅游扶貧規劃,打造沿山、沿河、沿路、沿湖、沿海鄉村旅游扶貧開發帶(區),整村整鎮、成帶成片、全景全域推進鄉村旅游扶貧開發。鄉村旅游扶貧應充分體現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的幫扶途徑、支持措施和收益安排。
(二)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各地要積極整合資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挖掘當地生態旅游、民俗文化等資源,因地制宜打造鄉村旅游重點景區,引導生活在周邊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對象適度集中居住并依托鄉村旅游就業脫貧。集中精力解決好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旅游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鄉村旅游服務體系。加快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強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設施建設和危橋改造,對不能安全通客車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合理進行加寬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推進重點旅游景點景區到干線公路的連接線、旅游路建設,改善重點景點景區的交通條件。加快完善鄉村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延伸,開展“六小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有條件的貧困戶開展鄉村旅游服務,對從事鄉村旅游經營的貧困戶實施改廚、改廁、改房、整理院落為主要內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條件。
(三)大力開發鄉村旅游產品
各地要突出鄉村自然資源優勢,挖掘文化內涵,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帶動貧困戶參與的鄉村旅游產品。要發展一批以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休閑農莊、森林人家等為主題的鄉村度假產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風光、美麗鄉村、傳統民居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景區,策劃一批采摘、垂釣、農事體驗等參與型的旅游娛樂活動,大力開發徒步健身、鄉村體育休閑運動,培育發展自駕車房車營地、帳篷營地、鄉村民宿等新業態,打造豐富多彩的鄉村特色文化演藝和節慶活動。
(四)加強旅游宣傳營銷
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對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的宣傳推介,通過電商平臺、節慶推廣、主題活動等一系列載體,開展鄉村旅游扶貧公益宣傳。大力推廣鄉村度假生活理念,開展鄉村旅游進社區、高校、企業單位等宣傳,把鄉村旅游點變成“單位的療養院”、“學校的實踐基地”、“社區的活動中心”。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平臺推介民宿客棧等鄉村旅游特色產品,引導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挖掘當地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舉辦農事節慶游、山水美景游、民俗風景、農家樂廚藝大賽等系列節慶活動,打造鄉村旅游品牌。
(五)加強鄉村旅游扶貧人才培訓
各地要創新鄉村旅游扶貧人才培養方式,積極開展鄉村旅游經營戶、鄉村旅游帶頭人、能工巧匠傳承人、鄉村旅游創客四類人才和鄉村旅游導游、鄉土文化講解等各類實用人才培訓,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高貧困人口旅游服務能力。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培訓種子工程”,培養一批鄉村旅游扶貧培訓師,深入基層一線、面對貧困群眾進行技能輔導。
上一篇:好消息來了!八大行動推動鄉村旅游扶貧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