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迎來“6萬億”時代,“創新”理念還能助力旅游產業發展嗎?
發布日期:2018-01-24 點擊數:136
近年來,中國旅游業蓬勃發展,旅行已經成為一種幾乎不可或缺的新的生活方式。
“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指出,旅游業已基本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戰略性的支柱性產業。
旅游產業作為服務業的龍頭,正在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旅游目的地的創新與合作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然而近期旅游業出現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引起了輿論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熱議,是所有旅游從業者必須反思的問題。
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如果無視旅游者的權益和感受,任由欺占,宰割肆無忌憚的發展,毀的不僅是個別目的地的聲譽,也會對中國整個旅游業的形象造成傷害。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月19日,2018中國旅游風景大會暨中國旅游目的地創新與合作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眾多行業內知名學者與企業領袖為當下中國旅游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中國旅游未來的新增長點展開討論。
創新發展
本次大會以“旅游風景”為主題。
為什么叫旅游風景?眾所周知,中國過去的旅游叫觀光旅游,主要的風景叫風景旅游。
既然提到了風景,那么與之相伴的就是目的地建設,不可否認,旅游目的地的創新發展是旅游產業永恒的主題。
旅游局原副局長吳文學認為,“創新無止境,發展無窮期,不可逾越,難以回避,必須回答。依照新時代的新要求,我認為對于目的地的發展建設與合作的問題,我們應該想明白、說明白,才能夠干明白。那么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也就是旅游業發展的始發期,我們在動員下,在模糊的狀態中去搞旅游,解決了旅游有還是沒有的問題。”
“十二五”期間,我們在發展中認識旅游業的產業功能,從單一的產品建設向復合目的地建設進行轉型,進而實現了目的地的綜合性的發展,旅游產業升級轉型呼之欲出。
“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在占領世界旅游業發展制高點的前提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的出境國旅游市場、第一大入境接待國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已經把旅游業確立為戰略性的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發展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全力旅游的提出,試點的推出,旅游目的地的建設發展,同國家的發展理念,同國家的國土治理、地方政府的資源轉型經營應該說是一脈相承的。我們目的地的發展簡單說就經歷了這樣一個階段。
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供給不均衡、不充分已經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整體的經濟形態已經從速度型開始向質量型進行轉變。
隨之而來的就是,目的地創新的問題。
在未來,中國旅游的建設必須圍繞滿足新需求,中國旅游業的發展與合作,不可以再新瓶裝舊酒,中國旅游產業的新思考可以傳承,但是不能總是老調重談。
中國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建設,必須觀天下、懂大勢、做自己。我們的親自先行,我們的擁抱青春,我們的康養落地,我們的服務大眾等眾多理念都需要作出艱辛的努力。
在創新發展的認識問題解決以后,必須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問題,在理論指導比較豐富的情勢下,需要解決理念落地的問題,理論可以作指導,但是要靠理念去落地。
在專家智慧并不缺乏的態勢下,要切實解決行家出征、工匠主導的問題,在發展的情景大部分滿足了常態供給,只是地域性與時段性不均衡的情況下,切實下決心把思維和行動統一到解決質的問題。
除了各界行家的獻計獻策之外,大會還頒布“最具中國潛力旅游目的地TOP20”、“中國最受歡迎親自游目的地TOP20”等多個獎項。
同時,論壇發布的2018《中國文旅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國內和入境旅游人數有望超過57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預計突破6萬億元。
可以說,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將推動國內旅游業更平衡、更充分地發展。與此同時,隨著旅游業政策紅利的加快釋放,旅游經濟發展前景亦將不斷收獲利好。
上一篇:【新時代新使命】 開啟全域旅游發展新征程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