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提升之景觀提升的7種路徑
當今有越來越多的景區誕生了,景區競爭日益激烈,景區提升迫在眉睫,那么景區提升有哪些有效途徑呢?隨著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進一步融合,文化主題和景觀價值在旅游景區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一個5A級旅游景區創建的首要條件就是提升景觀價值。
從實踐經驗看,景觀價值提升主要有以下七種方法,這些方法通過深入探析、分層剝離、創意整合和萃取提煉,甚至是再造策劃,科學系統地提取景觀文化要素,達到景觀價值最大化。
一:文化探源,發掘景觀核心價值
景觀資源乃至所在區域的文脈,其構成的核心因子主要有:歷史遺址遺跡景觀、建筑和街區景觀、宗教祭祀場所景觀、經濟文化場所景觀、生態旅游聚落環境、地域化要素環境、地域化設施物質環境、區域經濟綜合環境等。對于文化淵源很深的人文景區要追根溯源,尋找文化淵藪,將景區擁有的文史、名人、傳說、民俗等方面的亮點充分發掘出來。
二:文化萃取,打造景觀特色價值
景觀特色是吸引游客出游的關鍵性因素,是旅游資源開發的靈魂,只有個性鮮明,才能擁有鮮明形象,才有生命力和競爭力。文化萃取就是立足于景觀特色文化內涵,依據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本底的分類,從美感度、奇特度、規模度、科考性、歷史性、宗教性、娛樂性等方面,對各個因子進行內涵分析,重點突出唯我獨有的區域優勢,汲取具壟斷性的精華來展示和提升核心文化元素,演繹文化意象,打造景觀“之最”,有效提煉景觀特色價值。
三:文化組合,整合景觀規模價值
文化組合是以文化資源要素的內涵分析為基礎,通過整理組合,形成景觀規模,豐富集合性價值,顯示文化資源要素的現實意義,即觀賞游憩價值、科學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等。旅游景觀規模是指景觀對象數量的多少、體量及占地面積的大小等。在一定區域內,旅游資源密度較大,類型較為豐富,搭配協調,具備一定規模的旅游景觀更具旅游價值和規模效益。
四:文化拓展,延伸景觀聯動價值
對旅游區來說,景觀價值最終要體現為經濟價值和效益,這就需要拓展景觀價值文化,以文化帶動相關區域旅游發展。杭州市區內的西湖、西溪濕地、靈隱寺、宋城等眾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效應;杭州周邊百公里范圍內的千島湖、富春江等與之則形成了集群效應,由于這些景區山水人文景觀迥異,文化地域色彩突出而深厚,因而區域景觀組合形成了“1+1>2”的良好效應,景觀價值得到極大提升。
五:文化演繹,拓展景觀原生態價值
景觀價值提升應注意在保護和傳承這種原生態文化,使地方性和國際化共生,景觀多樣化和服務現代化相協調,塑造蘊含誘人的地貌景觀、鮮活的民族文化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的旅游景觀,而不能以犧牲民族化、本土化、個性化為代價。我國是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有著獨特的旅游資源和自成一體的精神體系,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緣封閉的區域大量存在著原生態歌舞等文化元素,有極高的景觀價值,為此,應注重地域文化個性和生態資源之間的結構平衡,探討地方文脈在旅游景觀規劃中的原生態價值。
六:文化創意,凝聚景觀再造價值
所謂文化創意,就是深度發掘并重新認識旅游景觀價值,從多維的角度提煉景區旅游資源所蘊涵的文化內容、意象和象征意義,完成從靜到動、從古板到鮮活、從觀光到參與體驗,再到游憩的系列轉變,從而全面提高旅游景觀的品位與檔次,有效提升景區產品價值和游客體驗價值。文化創意的重要方式就是活化景觀。
七:文化趨同,激活景觀誘導價值
文化趨向就是指景觀價值接近游客的需求點和旅游開發點,從觀賞游憩性上更具美感,行程上更緊湊,情景場面上更貼近游客心理,使文化與旅游景觀有機融合,與景區生態環境和原生文化氛圍統一協調,形成以情境化為基礎的參與、體驗、游樂旅游休閑模式。為此,應營造一種氛圍,制造一種環境,設計一種場景,增強吸引力、感染力與親和力,使游客在參與中產生獨特的、惟一的、值得回憶的感受,達到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
上一篇:“農業+文化+旅游+康養+地產”,未來10年中國投資機會!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