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讓農村吃上“旅游飯”
發布日期:2019-04-26 點擊數:157
當你深入那些人跡罕至的鄉村的時候,你一邊感嘆著鄉村生活的不易,又一邊欣賞著鄉村中獨有的地貌特點,風俗習慣。這樣就讓我們很容易想到,怎么能利用鄉村的這些獨有地貌,建筑物和風俗習慣來改善鄉村經濟,讓鄉村脫貧致富,讓每位村民都能吃上“旅游飯”呢?
據旅游規劃公司了解到,4月23日,拉薩市將在今年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那些貧困鄉村山區做到精準脫貧。
西藏南部鄉鎮,民居一般用石砌墻,稱為碉房。碉房雖沒有城市中高樓大廈的鱗次櫛比,但碉房的建造順應高原自然條件,具備了一定的防御條件,是屬于實用性的房屋。
再舉個例子,西藏通夏村原來可是被人們稱為“乞丐村”,是什么讓它能鯉魚躍龍門,一躍成為了人均收入1w以上的富裕村呢?當時從一位農村口中得知:“他們家當時有3口人、共種了3畝地為生,一年最多能產糧300公斤,給上頭繳一半,算下來每個人一年只有50公斤糧食,不夠吃,爸爸和奶奶就到外面乞討,拿著小碗一家家地要。如今村子根據市場需求,積極參與旅游業,如今村民都過上了好日子,可見鄉村旅游讓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飯。”
去年拉薩市成功舉辦了一場旅游推介會,舉辦了楚布溝山地自行車越野競速賽、糌粑旅游文化節等活動,為的是提升鄉村旅游吸引力。
之后啟動了尼木赤朗溝鄉村旅游示范項目、白納溝鄉村旅游示范項目、奪底溝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讓周邊農牧民都來參與旅游經營,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大家一起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而作為專業旅游規劃公司,要做的無非就是如何規劃好鄉村旅游,如何將當地特色規劃到旅游中,將當地人文文化融入到旅游中,讓這個景點擁有它獨有的特點,讓前來旅游的游客記住這個凸顯當地文化的地方,再通過后期運營以及促進游客旅游消費來帶動整個貧困鄉村的經濟發展。
當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相接處定會碰出火花,如何變“廢”為“寶”?如何將貧困鄉村變成旅游景區,壯美山川轉化為發展的“紅利”,這都是我們旅游規劃公司所需要做的事情,推動鄉村振興是國家政策支持,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致富的時間到了。上一篇:鄉村旅游規劃“新”思路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據旅游規劃公司了解到,4月23日,拉薩市將在今年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那些貧困鄉村山區做到精準脫貧。

再舉個例子,西藏通夏村原來可是被人們稱為“乞丐村”,是什么讓它能鯉魚躍龍門,一躍成為了人均收入1w以上的富裕村呢?當時從一位農村口中得知:“他們家當時有3口人、共種了3畝地為生,一年最多能產糧300公斤,給上頭繳一半,算下來每個人一年只有50公斤糧食,不夠吃,爸爸和奶奶就到外面乞討,拿著小碗一家家地要。如今村子根據市場需求,積極參與旅游業,如今村民都過上了好日子,可見鄉村旅游讓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飯。”
去年拉薩市成功舉辦了一場旅游推介會,舉辦了楚布溝山地自行車越野競速賽、糌粑旅游文化節等活動,為的是提升鄉村旅游吸引力。

而作為專業旅游規劃公司,要做的無非就是如何規劃好鄉村旅游,如何將當地特色規劃到旅游中,將當地人文文化融入到旅游中,讓這個景點擁有它獨有的特點,讓前來旅游的游客記住這個凸顯當地文化的地方,再通過后期運營以及促進游客旅游消費來帶動整個貧困鄉村的經濟發展。
當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相接處定會碰出火花,如何變“廢”為“寶”?如何將貧困鄉村變成旅游景區,壯美山川轉化為發展的“紅利”,這都是我們旅游規劃公司所需要做的事情,推動鄉村振興是國家政策支持,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致富的時間到了。上一篇:鄉村旅游規劃“新”思路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