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開啟了它獨有的生態旅游規劃
發布日期:2019-05-27 點擊數:191
前幾天就有一篇名為生態游帶貨內蒙古旅游市場的文章,其中有親子采摘,生態農業體驗觀光等。為什么生態旅游能帶貨內蒙古旅游市場,那還是有些許原因的。提到內蒙古,大家可能會想到的是內蒙古大草原,大沙漠之類的,但這是內蒙古沒有開發時候的場景,如今內蒙古利用自己良好的生態環境(煤炭、石油天然氣、稀土等)來做生態旅游規劃發展,推出了一系列的生態文明或者綠色發展的制度,來促進內蒙古生態旅游迅速升溫。
看看這些旅游數據吧,今年5.1四天的假期內,內蒙古累計接待游客1035.28萬人次,同比增長60.95%。其中,賞花踏春游、鄉村民俗游成為“五一”小長假的主流和亮點,游客人數占全區接待游客總人數的75%以上。那么內蒙古都有哪些景區可供人觀賞旅游的呢?呼和浩特市南山公園迎春花、丁香花等百花盛開、爭奇斗艷,吸引游客觀賞風景、放飛心情,體驗返璞歸真的快樂;內蒙古包頭市七彩大地景區500多萬株郁金香盛放成海,吸引廣大游客前來賞花踏春、體驗民俗;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杭錦后旗萬畝梨花盛開,吸引游客漫步花海、探訪村落人家。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描寫內蒙古自然生態環境的名句。千百成群的羊群、馬群都在盡情地享受著它們的美食,吃飽喝足,便在一望無垠的草地上奔馳,內蒙古沒有海,沒有烤串、沒有啤酒,沒有跳廣場舞的大媽,游泳館更是少的可憐。這里只有單調的綠,草地里偶爾有朵野花,像個害羞的姑娘,開著小小的花,藏在草叢里,總是很難被行人發現。也許正是這種單調才無法吸引夏天該有的蟬鳴和蛙聲,這倒是一份寧靜的夏天。
生態旅游是怎么產生的?就是因為之前人們對于環境不加珍惜,各種大氣污染,空氣不干凈,水質不清,食品更是不健康,到處砍伐樹木,毀壞草原,水土流失等等讓整個地區處于病態之中,你想想這樣的地方會有人去嗎?但如果能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去將生態環境做出改變再利用當地生態資源去規劃設計生態旅游規劃就是屬于變廢為寶的一個點子。內蒙古正是這樣的。
內蒙古堅持綠色發展,雖說內蒙古生態旅游發展還行,但是很多人都看到這一個發展勁頭,就都開始了生態旅游來發展自己經濟,物以稀為貴,這種旅游模式在內蒙古多了,就會有競爭,但大家競爭并沒記住自己的初心,而是一味的打價格戰,搞得草原環境越來越差,旅游品質也一落千丈,沒有一點游客體驗。阿拉善盟93%的地表為沙漠和戈壁,土地貧瘠,自然環境惡劣。近年來,當地政府不斷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大力發展沙漠文化旅游,既改善了環境,也使貧瘠的沙漠變成了“聚寶盆”。大家應該知道支付寶收能量種樹吧,這都是重在這種生態環境不好的地方,阿拉善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興安盟阿爾山、額爾古納濕地、克什克騰草原、阿魯科爾沁草原、大青溝等還被列入《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看起來是全力打造內蒙古生態旅游的發展下了不少功夫,希望政府,當地人民,旅游規劃公司三方共同努力,勁往一處使,讓內蒙古生態旅游規劃能做好,做強,做大,為內蒙古人們帶來經濟發展的福音!上一篇:如今主流的鄉村旅游規劃類型都在這了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生態旅游是怎么產生的?就是因為之前人們對于環境不加珍惜,各種大氣污染,空氣不干凈,水質不清,食品更是不健康,到處砍伐樹木,毀壞草原,水土流失等等讓整個地區處于病態之中,你想想這樣的地方會有人去嗎?但如果能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去將生態環境做出改變再利用當地生態資源去規劃設計生態旅游規劃就是屬于變廢為寶的一個點子。內蒙古正是這樣的。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