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莊不種農作物,不拆你拆誰?
發布日期:2020-01-14 點擊數:199
近幾年休閑農莊、農家樂等異軍突起,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支撐,但依舊還是有很多人不敢建休閑農莊,這些人不是說沒錢,而是擔心建起的休閑農莊如果被拆了,那所有的投資不就白搭了嗎?所有建休閑農莊要搞清楚土地管理法中的幾點。咱們先來撇開這個話題,舉個例子。
有些事情,雖表面蹊蹺,但還是能夠理順背后的邏輯關系。
比如,為什么大街小巷都是美容整形、體檢、近視眼手術、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礙的醫療廣告?仔細分析會發現,打出這些廣告的,幾乎全是民營醫院。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公立醫院掛號還掛不上呢,還用打廣告?那么問題又來了,為什么民營醫院偏愛這些項目呢?道理其實還是很簡單,因為這些項目風險低、利潤高、不在醫保范圍內。
再比如,為什么宋朝也流行剩男、剩女?是因為宋朝推行了晚婚晚育的政策嗎?非也!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被部下黃袍加身成了皇帝的,老趙坐穩江山后怕部下再來一次黃袍加身,于是,先是杯酒釋兵權,繼而推行重文輕武政策。既然重文,全國舉人就一心考功名,一次不中兩次,兩次不中三次,一來而去居然有人70歲才考中功名。這樣的環境下,大量青年才俊不結婚,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為什么要說這些?
表面看起來那么復雜的問題,背后居然有著清晰的邏輯關系。那么,農莊不種農作物,背后的邏輯關系是啥呢?
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農地流轉已經占到農民承包地的35%,其中流轉至工商企業的農地是10%。
據農業農村部2019年7月份的官網消息,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就鼓勵和支持工商資本下鄉參與鄉村振興的建議做了答復。答復中提到,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就加強工商業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全國已有2萬多個承包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流轉合同率達70.33%。
在小編看來,這個數據占比已經很高了,大量的土地已經囤積在工商企業的手里,農民手里的地已經不多了。
那么,工商企業拿到地后在干嘛呢?這個問題先擱置,先看看中央鼓勵農地流轉的初衷。毫無疑問,政府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流轉土地,是希望借社會資本來拉動農村的經濟,以“公司+農戶”的形式,帶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搞農業產業化經營。
做休閑農業、農家樂等要了解這些就不會被拆:
目前,休閑農莊、農家樂主要有三種用地形式,一是農民在自有宅基地上,對住房進行合理改造用于經營飯店,提供農家菜、住宿;二是占用耕地、林地等建造規模較大的農家樂、農莊;三是以農業項目之名申請農用設施用地,實際上改變了土地用途,用于經營休閑農莊。
以上三種形式中,后兩種是違反《土地管理法》的,尤其是后一種,需引起高度警醒:部分以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為名,擅自占用農用地建設農莊、私人會所等經營性場所對外營業,其行為構成非法占地的事實,其不僅要承受被強制拆除的巨額經濟損失,還要被嚴肅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土地管理法》第2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第43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
《土地管理法》第36條規定,非農業建設必須節約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礦、取土等。
那么,工商企業給力嗎?
據小編掌握的資料,工商資本手里的地,不外乎以下幾種形式:一部分閑置,一部分報項目套取國家相關扶持資金,一部分做短、平、快項目,一部分的確在努力發展種植養殖。
那部分閑置的,或者說是圈地的,純粹是耍流氓。
那部分套取國家相關扶持資金的,也是耍流氓。
什么是“短、平、快項目”?能量大的,在土地上搞旅游地產、主題公園,甚至是旅游景區,借鄉村旅游的東風,迅速變現。能量小的,一部分建工廠,一部分建度假村、別墅、私人會所,而且嫌這些名字扎眼,統統換了名頭,開始叫“休閑農莊”。
好吧,休閑農莊。這年頭,帶上“農莊”不但不土,反而瞬間高大上起來。而筆者認為,一切不以種養為產業支撐的農莊都是耍流氓。
小編無比擔心,這些和農業不沾邊的所謂“農莊”,會不會毀了我國的大好土地流轉政策?會不會影響到糧食安全?或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筆者多慮了。
那些所謂的“農莊”,他們為什么不種地、不養殖?這個問題的背后邏輯是啥呢?
其實,道理還是很簡單。工商企業如果沒有農業種養的基礎,誰敢去輕易發展種養?你以為種地、養殖那么簡單?另外,農民不計人力成本去種地、養殖還動不動賠錢,讓工商企業背負沉重的成本壓力去種地嗎?
如果種地、養殖統統搞不定,巧借鄉村旅游的東風,順勢發展休閑產業,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無奈之舉。事實上,這也正是很多農莊的不二選擇??墒?,不種地、不養殖還是“農”莊嗎?
回過頭來我們再追問:種地、養殖的農莊真的注定賠錢嗎?我們真的要否定農莊發展休閑產業嗎?
非也!可以肯定的說,農莊的模式沒有問題,發展“休閑”更沒有罪,問題就出在運營思路上。
此文來源于網絡,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5個角度分析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有些事情,雖表面蹊蹺,但還是能夠理順背后的邏輯關系。
比如,為什么大街小巷都是美容整形、體檢、近視眼手術、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礙的醫療廣告?仔細分析會發現,打出這些廣告的,幾乎全是民營醫院。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公立醫院掛號還掛不上呢,還用打廣告?那么問題又來了,為什么民營醫院偏愛這些項目呢?道理其實還是很簡單,因為這些項目風險低、利潤高、不在醫保范圍內。

為什么要說這些?
表面看起來那么復雜的問題,背后居然有著清晰的邏輯關系。那么,農莊不種農作物,背后的邏輯關系是啥呢?
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農地流轉已經占到農民承包地的35%,其中流轉至工商企業的農地是10%。
據農業農村部2019年7月份的官網消息,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就鼓勵和支持工商資本下鄉參與鄉村振興的建議做了答復。答復中提到,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就加強工商業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全國已有2萬多個承包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流轉合同率達70.33%。
在小編看來,這個數據占比已經很高了,大量的土地已經囤積在工商企業的手里,農民手里的地已經不多了。
那么,工商企業拿到地后在干嘛呢?這個問題先擱置,先看看中央鼓勵農地流轉的初衷。毫無疑問,政府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流轉土地,是希望借社會資本來拉動農村的經濟,以“公司+農戶”的形式,帶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搞農業產業化經營。
做休閑農業、農家樂等要了解這些就不會被拆:
目前,休閑農莊、農家樂主要有三種用地形式,一是農民在自有宅基地上,對住房進行合理改造用于經營飯店,提供農家菜、住宿;二是占用耕地、林地等建造規模較大的農家樂、農莊;三是以農業項目之名申請農用設施用地,實際上改變了土地用途,用于經營休閑農莊。
以上三種形式中,后兩種是違反《土地管理法》的,尤其是后一種,需引起高度警醒:部分以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為名,擅自占用農用地建設農莊、私人會所等經營性場所對外營業,其行為構成非法占地的事實,其不僅要承受被強制拆除的巨額經濟損失,還要被嚴肅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土地管理法》第2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第43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
《土地管理法》第36條規定,非農業建設必須節約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礦、取土等。

據小編掌握的資料,工商資本手里的地,不外乎以下幾種形式:一部分閑置,一部分報項目套取國家相關扶持資金,一部分做短、平、快項目,一部分的確在努力發展種植養殖。
那部分閑置的,或者說是圈地的,純粹是耍流氓。
那部分套取國家相關扶持資金的,也是耍流氓。
什么是“短、平、快項目”?能量大的,在土地上搞旅游地產、主題公園,甚至是旅游景區,借鄉村旅游的東風,迅速變現。能量小的,一部分建工廠,一部分建度假村、別墅、私人會所,而且嫌這些名字扎眼,統統換了名頭,開始叫“休閑農莊”。
好吧,休閑農莊。這年頭,帶上“農莊”不但不土,反而瞬間高大上起來。而筆者認為,一切不以種養為產業支撐的農莊都是耍流氓。
小編無比擔心,這些和農業不沾邊的所謂“農莊”,會不會毀了我國的大好土地流轉政策?會不會影響到糧食安全?或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筆者多慮了。
那些所謂的“農莊”,他們為什么不種地、不養殖?這個問題的背后邏輯是啥呢?
其實,道理還是很簡單。工商企業如果沒有農業種養的基礎,誰敢去輕易發展種養?你以為種地、養殖那么簡單?另外,農民不計人力成本去種地、養殖還動不動賠錢,讓工商企業背負沉重的成本壓力去種地嗎?
如果種地、養殖統統搞不定,巧借鄉村旅游的東風,順勢發展休閑產業,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無奈之舉。事實上,這也正是很多農莊的不二選擇??墒?,不種地、不養殖還是“農”莊嗎?
回過頭來我們再追問:種地、養殖的農莊真的注定賠錢嗎?我們真的要否定農莊發展休閑產業嗎?
非也!可以肯定的說,農莊的模式沒有問題,發展“休閑”更沒有罪,問題就出在運營思路上。
此文來源于網絡,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5個角度分析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