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域旅游規劃4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發布日期:2020-01-15 點擊數:337
全域旅游一詞是在2017年時候被提到的,之后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之后再2017年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頒發了《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希望通過這個意見能夠走出全域旅游的創新路子,但很多人在沒有充分了解全域旅游,就胡亂做規劃,做全域旅游并非是到處建旅游景點,而是強調旅游景區發展和資源環境能相互融合相互適應。
這幾年,“全域旅游”急不可待地澎湃發展著!小編認為,全域領域并不是新概念,旅游產業本身就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產業,旅游產業是拉動性最強的行業,一個產業相關產業數百個,能拉動幾十個產業!它本身就是幾乎覆蓋全領域的一個產業,旅游業本身就是全域的必須全域的。
全域旅游策劃、規劃和建設的四點思考
思考一、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的年代
狄更斯在《雙城記》開篇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濟嚴重依賴投資,重復投資,反復投資,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問題。
近十五年來,中國經濟嚴重依賴房地產的拉動,甚至坊間將GDP戲稱為“搞他地皮”,空置率高懸,投機風四起,銀行壞賬率加大。這樣下去,或許,下一次世界經濟危機的策發地就是中國;或許,我們像日本一樣,也將迎來我們“失去的三十年”;或許,我們國家未富已先衰,在中美博弈中主動敗下陣來。
幸好,在這最壞的時代,我們開啟了我們最好的年代。而由最壞向最好的轉換過程中,陣痛是避免不了的。傳統產業如此,新興產業如此,傳統產業面臨轉型,新興產業還未長成,都面臨著困境。如同旅游行業,亦是經濟轉型升級最重要的一環,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完全可能替代房地產在GDP中的位置。旅游行業也面臨著轉型之痛,但無論怎樣,只要方向是正確的,就一定能到達彼岸。
思考二、門票時代的終結,散客時代的崛起
在全世界,中國景區票價遙遙領先于世界;在全世界,中國景區每到節假日就上演看人頭的大戲。
過于依賴門票經濟,這是中國旅游計劃經濟的產物,這也造成了住宿等當地消費卻提升不上去的原因。一方面出境游市場井噴式的火爆,另一方面國內旅游景區增長緩慢甚至倒退,甚至有國內旅行者戲稱:出境游比國內游更優惠。2018年大陸出境游旅客達到1.4億人次,比2017年全年1.29億人次多出1100萬人次,增長13.5%,繼續保持全球最大出境游客源國。甚至一些境外媒體驚呼:中國在全球的旅游消費實力,已成為一件經濟武器,就是中韓、中日關系惡化,也擋不住出國游的熱潮,甚至還鬧出搶購馬桶蓋的笑話。
隨著中國的崛起,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總量將徹底超過美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那么,根據世界經濟影響力的共性,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也一定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中國旅游行業中,大概有62%是自駕車旅游,這種凸顯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就是散客時代的來臨,尤其是以家庭旅游為主體。對80后來說,參加旅行團簡直是個笑話,80后、90后自己就像小旅行社,一個行程所有信息都在手機上完成,一串預訂發出去,隨走隨調整,一路走一路調整,回來之后來一本攻略,這個過程就是消費者直接參與了產品的設計、配置、運營、改變,自己全面參與。
從根本上轉向,全域旅游發展就一定需要全的超越。新的觀念,工作為了生活,生活重在休閑,休閑提高質量;新的定位,休閑改變人類生活,休閑提高生活質量,休閑促進和諧發展。不是你不明白,是這個時代變化太快,這個時代已經變了,就在我們一覺醒來。
思考三、全域旅游是大格局,但絕不是大躍進
拿聽得懂的話來說,全域旅游就是全時間、全空間、全行業、全人員、全地域發展旅游。現在全國各地搞全域領域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游客接待中心、酒店、民宿、鄉村旅游、農家樂,把資金都灑了胡椒面,結果旅游還是做不起來或者沒有大的起色。
旅游的發展,最重要、最關鍵是把點做起來!然后才是面的問題!特點、賣點、亮點、熱點、炒點、突破點……,這些我們都耳熟能詳,你聽過特面、賣面、亮面、熱面……嗎?政府工作和企業做市場是一樣的,要先把一個一個的點做足做透,才會由點帶面,形成局面。
一個城市的旅游業,要先把一個一個的景點景區做強做大做透,才能形成面上的優勢。全域旅游不是讓你灑胡椒面,而是讓你找突破點!云南首先是有很多個旅游熱點,然后它的服務設施、接待水平、交通才開始完善(云南擁有近二十個機場)是全國機場最多的省份。你的城市都還沒有旅游熱點、沒有著名景區、還沒有大量的游客進入,景區景點是旅游的核心吸引點,它們都還嗷嗷待哺,你卻把景區、景點最需要的資金全扔在了非核心吸引點上、扔在了服務接待設施上。這就是主次顛倒了。
一個地方要發展旅游,首先要拼命打造核心吸引物,有了核心吸引物才能吸引大量游客進入,然后才會有完善的接待設施。不要搞反了,游客不是沖著你五星級的廁所、豪華接待中心、十車道的馬路而來的,而是沖著新奇特的景點而來的。有客就有錢,有錢剩下的都不是事!有點才有線,有點才有面。兩點成一線,三點成一面,四點成一體,多點成一域。
思考四、暴風雨將來了,未來的幾個可能方向
全域旅游未來的幾個可能轉變,以下幾點應該是必須會實現的。
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墻,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游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
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從旅游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
三是從導游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向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
四是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游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藥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工業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等綜合新產能。
五是從旅游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游的積極性,以旅游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游發展共建共享機制。
六是在線旅游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而傳統的跟團游等形式進一步縮小。80、90、甚至是00后旅游消費人群對旅游消費將重進一步重新定義,他們所引領的DT云共享旅游時代風暴正在形成。
此文來源于網絡,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2020年鄉村旅游規劃的幾種參考模式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這幾年,“全域旅游”急不可待地澎湃發展著!小編認為,全域領域并不是新概念,旅游產業本身就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產業,旅游產業是拉動性最強的行業,一個產業相關產業數百個,能拉動幾十個產業!它本身就是幾乎覆蓋全領域的一個產業,旅游業本身就是全域的必須全域的。

思考一、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的年代
狄更斯在《雙城記》開篇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濟嚴重依賴投資,重復投資,反復投資,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問題。
近十五年來,中國經濟嚴重依賴房地產的拉動,甚至坊間將GDP戲稱為“搞他地皮”,空置率高懸,投機風四起,銀行壞賬率加大。這樣下去,或許,下一次世界經濟危機的策發地就是中國;或許,我們像日本一樣,也將迎來我們“失去的三十年”;或許,我們國家未富已先衰,在中美博弈中主動敗下陣來。
幸好,在這最壞的時代,我們開啟了我們最好的年代。而由最壞向最好的轉換過程中,陣痛是避免不了的。傳統產業如此,新興產業如此,傳統產業面臨轉型,新興產業還未長成,都面臨著困境。如同旅游行業,亦是經濟轉型升級最重要的一環,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完全可能替代房地產在GDP中的位置。旅游行業也面臨著轉型之痛,但無論怎樣,只要方向是正確的,就一定能到達彼岸。
思考二、門票時代的終結,散客時代的崛起
在全世界,中國景區票價遙遙領先于世界;在全世界,中國景區每到節假日就上演看人頭的大戲。
過于依賴門票經濟,這是中國旅游計劃經濟的產物,這也造成了住宿等當地消費卻提升不上去的原因。一方面出境游市場井噴式的火爆,另一方面國內旅游景區增長緩慢甚至倒退,甚至有國內旅行者戲稱:出境游比國內游更優惠。2018年大陸出境游旅客達到1.4億人次,比2017年全年1.29億人次多出1100萬人次,增長13.5%,繼續保持全球最大出境游客源國。甚至一些境外媒體驚呼:中國在全球的旅游消費實力,已成為一件經濟武器,就是中韓、中日關系惡化,也擋不住出國游的熱潮,甚至還鬧出搶購馬桶蓋的笑話。
隨著中國的崛起,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總量將徹底超過美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那么,根據世界經濟影響力的共性,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也一定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中國旅游行業中,大概有62%是自駕車旅游,這種凸顯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就是散客時代的來臨,尤其是以家庭旅游為主體。對80后來說,參加旅行團簡直是個笑話,80后、90后自己就像小旅行社,一個行程所有信息都在手機上完成,一串預訂發出去,隨走隨調整,一路走一路調整,回來之后來一本攻略,這個過程就是消費者直接參與了產品的設計、配置、運營、改變,自己全面參與。
從根本上轉向,全域旅游發展就一定需要全的超越。新的觀念,工作為了生活,生活重在休閑,休閑提高質量;新的定位,休閑改變人類生活,休閑提高生活質量,休閑促進和諧發展。不是你不明白,是這個時代變化太快,這個時代已經變了,就在我們一覺醒來。

拿聽得懂的話來說,全域旅游就是全時間、全空間、全行業、全人員、全地域發展旅游。現在全國各地搞全域領域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游客接待中心、酒店、民宿、鄉村旅游、農家樂,把資金都灑了胡椒面,結果旅游還是做不起來或者沒有大的起色。
旅游的發展,最重要、最關鍵是把點做起來!然后才是面的問題!特點、賣點、亮點、熱點、炒點、突破點……,這些我們都耳熟能詳,你聽過特面、賣面、亮面、熱面……嗎?政府工作和企業做市場是一樣的,要先把一個一個的點做足做透,才會由點帶面,形成局面。
一個城市的旅游業,要先把一個一個的景點景區做強做大做透,才能形成面上的優勢。全域旅游不是讓你灑胡椒面,而是讓你找突破點!云南首先是有很多個旅游熱點,然后它的服務設施、接待水平、交通才開始完善(云南擁有近二十個機場)是全國機場最多的省份。你的城市都還沒有旅游熱點、沒有著名景區、還沒有大量的游客進入,景區景點是旅游的核心吸引點,它們都還嗷嗷待哺,你卻把景區、景點最需要的資金全扔在了非核心吸引點上、扔在了服務接待設施上。這就是主次顛倒了。
一個地方要發展旅游,首先要拼命打造核心吸引物,有了核心吸引物才能吸引大量游客進入,然后才會有完善的接待設施。不要搞反了,游客不是沖著你五星級的廁所、豪華接待中心、十車道的馬路而來的,而是沖著新奇特的景點而來的。有客就有錢,有錢剩下的都不是事!有點才有線,有點才有面。兩點成一線,三點成一面,四點成一體,多點成一域。
思考四、暴風雨將來了,未來的幾個可能方向
全域旅游未來的幾個可能轉變,以下幾點應該是必須會實現的。
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墻,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游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
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從旅游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
三是從導游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向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
四是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游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藥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工業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等綜合新產能。
五是從旅游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游的積極性,以旅游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游發展共建共享機制。
六是在線旅游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而傳統的跟團游等形式進一步縮小。80、90、甚至是00后旅游消費人群對旅游消費將重進一步重新定義,他們所引領的DT云共享旅游時代風暴正在形成。
此文來源于網絡,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2020年鄉村旅游規劃的幾種參考模式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