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后,文旅融合會給旅游發展帶來福音?
發布日期:2020-04-08 點擊數:611
此次疫情來的是非常突然,由于其傳染性極強,導致很多人沒有上班,很多企業也不能開工,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左右吧,很多企業由于種種原因而不能繼續走下去,這讓整個旅游市場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打擊。很多人說那就沒有方法來化解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嗎?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旅游景點能做好文旅融合,疫情過后將會是旅游發展的福音。
疫情過后,旅游業可能會出現三個變化:
一是人們出游方式的改變,由過去的團隊包車游變為自駕游,個性化、差異化、垂直化的旅游會更受歡迎。
二是旅游內容的改變,由單純地看自然、人文景點改為看自然景觀和體驗文化內涵為主,由看室內景點改為更多地看室外景點。
三是旅游習慣的改變,游客就餐會以自助餐為主,住宿由過去住賓館改為住酒店式公寓,旅游購物從過去以實體店購買旅游商品為主,向線上線下結合的旅游購物轉移。
面對這些變化,旅游業要及時應對,適應文旅融合的新形勢,在旅游產品供給、旅游營銷管理和旅游配套服務上提出相應的對策:
旅游產品的創新性改變
這次疫情過后,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需求,在文化認知、消費偏好、消費門檻上會有明顯變化,會提出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因此,對應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也應當是多元化、專業化的。自然博物科技教育與親子休閑度假、虛擬現實與戶外體育休閑、線上教育與線下親子活動、教育文化融合研學度假、休閑主題綜合體度假區等,這些都是滿足疫后中等收入群體的細分渠道、細分項目的旅游產品類型,應該在疫后得到充分發展。當然,疫情后的旅游市場競爭是品質化和差異化的競爭,在開發旅游產品時不能同質化競爭,要靠文化內容的融入,提高旅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可引入VR、AR等現代科技,提升展示水平,形象生動地再現旅游對象和文化景點的前世今生、重要場景和重大歷史事件,讓游客如臨其境、感同身受。
營銷策略的革命性改變
在疫情過后,針對已經變化的市場和改變的出游方式帶來的旅游消費需求新變化,要革命性地改變過去簡單地通過市場營銷、渠道重建恢復流量(接待人次)與數量(營業額)來考核旅游業發展的做法。對旅游業的考核要進行革命性的改變,促使旅游業的營銷管理考慮到游客對象的變化,更多地在景點宣傳、票價優惠、接待方式等方面向自駕游、自助游的游客傾斜。不要僅僅注重門票收入,更要注重旅游的綜合收入。對旅游產品的宣傳推介也要改變過去線下的發宣傳資料、到車站建廣告牌的形式,更多地采用上抖音、開微信公眾號、建旅游網站等線上宣傳方式。同時,加快現代旅游治理體系的構建,加快文旅行業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通過文旅融合加速文旅企業IP品牌化和專業化旅游運營集團的誕生,加速文旅企業的營銷和行業品質變革。
配套服務的適應性改變
疫情過后,旅游配套設施也需要作適應性的改變。旅游餐廳要以自助餐為主,更多地提倡公筷、公勺和個性化的服務;旅游管理部門要加強具有文化品牌的連鎖外賣餐飲企業的布點建設;旅游酒店業要將發展方向從以團隊游客為主要目標的賓館改為以自駕游客為目標的公寓;旅游車輛服務部門要更多地提供小車服務,特別是針對一家一戶的租車服務。在這次防疫戰爭中,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傳染……已經深深地刻在人們的腦子里,景區的公共衛生設施也要有較大的提升。同時,要以消費者為中心,適應消費群體的變化,增加文化含量,給消費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文化旅游服務。各地要整合博物館館藏文物及歷史文化元素,融合非遺項目,打造獨具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開發網上銷售渠道,聯合傳統品牌線下經營,做大做強綜合性旅游文創企業,形成一個融產業鏈條、文化展示、旅游線路為一體的新型文化旅游服務業經濟形態。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文化旅游產業規劃原則_又該如何穩步發展?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是人們出游方式的改變,由過去的團隊包車游變為自駕游,個性化、差異化、垂直化的旅游會更受歡迎。
二是旅游內容的改變,由單純地看自然、人文景點改為看自然景觀和體驗文化內涵為主,由看室內景點改為更多地看室外景點。
三是旅游習慣的改變,游客就餐會以自助餐為主,住宿由過去住賓館改為住酒店式公寓,旅游購物從過去以實體店購買旅游商品為主,向線上線下結合的旅游購物轉移。
面對這些變化,旅游業要及時應對,適應文旅融合的新形勢,在旅游產品供給、旅游營銷管理和旅游配套服務上提出相應的對策:
旅游產品的創新性改變
這次疫情過后,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需求,在文化認知、消費偏好、消費門檻上會有明顯變化,會提出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因此,對應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也應當是多元化、專業化的。自然博物科技教育與親子休閑度假、虛擬現實與戶外體育休閑、線上教育與線下親子活動、教育文化融合研學度假、休閑主題綜合體度假區等,這些都是滿足疫后中等收入群體的細分渠道、細分項目的旅游產品類型,應該在疫后得到充分發展。當然,疫情后的旅游市場競爭是品質化和差異化的競爭,在開發旅游產品時不能同質化競爭,要靠文化內容的融入,提高旅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可引入VR、AR等現代科技,提升展示水平,形象生動地再現旅游對象和文化景點的前世今生、重要場景和重大歷史事件,讓游客如臨其境、感同身受。

在疫情過后,針對已經變化的市場和改變的出游方式帶來的旅游消費需求新變化,要革命性地改變過去簡單地通過市場營銷、渠道重建恢復流量(接待人次)與數量(營業額)來考核旅游業發展的做法。對旅游業的考核要進行革命性的改變,促使旅游業的營銷管理考慮到游客對象的變化,更多地在景點宣傳、票價優惠、接待方式等方面向自駕游、自助游的游客傾斜。不要僅僅注重門票收入,更要注重旅游的綜合收入。對旅游產品的宣傳推介也要改變過去線下的發宣傳資料、到車站建廣告牌的形式,更多地采用上抖音、開微信公眾號、建旅游網站等線上宣傳方式。同時,加快現代旅游治理體系的構建,加快文旅行業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通過文旅融合加速文旅企業IP品牌化和專業化旅游運營集團的誕生,加速文旅企業的營銷和行業品質變革。
配套服務的適應性改變
疫情過后,旅游配套設施也需要作適應性的改變。旅游餐廳要以自助餐為主,更多地提倡公筷、公勺和個性化的服務;旅游管理部門要加強具有文化品牌的連鎖外賣餐飲企業的布點建設;旅游酒店業要將發展方向從以團隊游客為主要目標的賓館改為以自駕游客為目標的公寓;旅游車輛服務部門要更多地提供小車服務,特別是針對一家一戶的租車服務。在這次防疫戰爭中,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傳染……已經深深地刻在人們的腦子里,景區的公共衛生設施也要有較大的提升。同時,要以消費者為中心,適應消費群體的變化,增加文化含量,給消費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文化旅游服務。各地要整合博物館館藏文物及歷史文化元素,融合非遺項目,打造獨具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開發網上銷售渠道,聯合傳統品牌線下經營,做大做強綜合性旅游文創企業,形成一個融產業鏈條、文化展示、旅游線路為一體的新型文化旅游服務業經濟形態。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文化旅游產業規劃原則_又該如何穩步發展?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