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莊再這樣搞下去,未來的休閑農業就徹底“廢了”
發布日期:2020-04-22 點擊數:615
從大數據來看,2017年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8億,營收7400億,整體趨勢是向上的,未來可期,那么哪些項目火,掙錢,就做哪些項目,各種跟風就來了,導致休閑農業整個行業有點供過于求,如果繼續延續當下模式,“農莊”就沒有未來。事實上,“農莊”沒有未來,并不意味著休閑農業沒有未來。我們想要表達的是,休閑農業和戶外休閑的未來主流形態,不會是現在的“農莊”模樣。
四不像的農莊,讓休閑農業走火入魔
粗略地看,中國的農莊融合了國外的休閑農場、主題樂園、花園、營地、小度假村等等多種業態。咋一看全球戶外休閑的“集大成者”,實質上卻“包羅萬象,又四不像”。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的絕世神功秘籍告訴我們,胡亂學別人的武功,是會走火入魔的。
但事實上不論你的起步如何,市場總會“撥亂反正”。可以預測的未來,現在一個模子造出來的XX農莊,會被各具特色的休閑農場、主題樂園、花海、營地、小度假村等業態所取代。
專業的“單品店”才是行業未來
餐飲業這兩年有個明顯趨勢:傳統大店式微,倒是聚焦于某個單品的店越來越多。用特色與品質搶占單品市場,很多餐飲人去日本、韓國考察,最大的感嘆是其餐飲市場的細分程度,以及單品店的繁榮。日本街頭除了各國料理之外,就是日餐常見的各種拉面、燒鳥、壽司、天婦羅的招牌。據說日本人一個晚上可以去好幾家店里吃飯,在天婦羅店里吃完炸天婦羅,再到燒鳥店里擼幾根串,然后去卡拉OK,唱完歌再吃一碗拉面,吃飽了就回家睡覺了。
物質越豐富,“選擇困難癥”就越嚴重。現在讓年輕人選菜他可能煩死了。于是,極致單品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聚焦單品的模式,食材和操作流程標準化,廚師數量和依賴性減少,品牌IP容易塑造、運營效率也更高。
什么都有的農莊,往往意味著什么都不精。年輕個性的消費者會更愿意選擇那些標簽明顯的項目,去匹配自己的個性化需求。
土豪用土豪的玩法,窮人用窮人的打法
所有關于趨勢的判斷,都會遭到抨擊。因為世界越來越多元,也就越來越沒有所謂“主流”。
休閑農業是在經濟發達的條件下為滿足城里人休閑需求,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休閑農業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休閑農業的基本屬性是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游客參加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供游客領略在其它風景名勝地欣賞不到的大自然情趣。
休閑農業也一樣。如果有足夠資金,完全可以從產業鏈壟斷入手,憑借資本優勢建立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的護城河。如果想從三產切入,弄個大型主題樂園也能獲益不菲。
當下的農莊為什么大多虧損?主要原因是:不論土豪,還是平民,都沿用了一套打法,進入同一個泥潭競爭。
三產融合是個好“經”,但被念歪了
很多人迷戀三產融合,是想用“融合”來解決“一二三產,產產不強”的尷尬。這個幾乎不太可能,如果一產特色不夠,三產也很難依附而起。如果三產不夠強大,也很難帶動一產。
按照數學邏輯:如果你的一產或三產足夠有特色,打1.1分,那么三產融合就是1.1的三次方1.331;如果你一產或三產沒有特色,就是0.9分,那么三產融合就是0.9的三次方0.729。
所以,與其急著去做三產融合,不如先把某一項做到足夠特色。
事實上國際休閑農業發展都是經歷了四個階段才逐步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
(1)起步階段:19世紀50年代,代表:法國巴黎貴族返鄉游;意大利成立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
(2)發展階段:二戰后,特點是觀光農園。
(3)擴張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具體表現為休閑項目加入農場、莊園的規劃,觀光休閑農業繁榮。
(4)成熟階段:80年代以后,度假農莊、教育農園、市民農園等興起。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鄉村旅游的主題如何做好策劃?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四不像的農莊,讓休閑農業走火入魔
粗略地看,中國的農莊融合了國外的休閑農場、主題樂園、花園、營地、小度假村等等多種業態。咋一看全球戶外休閑的“集大成者”,實質上卻“包羅萬象,又四不像”。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的絕世神功秘籍告訴我們,胡亂學別人的武功,是會走火入魔的。
但事實上不論你的起步如何,市場總會“撥亂反正”。可以預測的未來,現在一個模子造出來的XX農莊,會被各具特色的休閑農場、主題樂園、花海、營地、小度假村等業態所取代。

餐飲業這兩年有個明顯趨勢:傳統大店式微,倒是聚焦于某個單品的店越來越多。用特色與品質搶占單品市場,很多餐飲人去日本、韓國考察,最大的感嘆是其餐飲市場的細分程度,以及單品店的繁榮。日本街頭除了各國料理之外,就是日餐常見的各種拉面、燒鳥、壽司、天婦羅的招牌。據說日本人一個晚上可以去好幾家店里吃飯,在天婦羅店里吃完炸天婦羅,再到燒鳥店里擼幾根串,然后去卡拉OK,唱完歌再吃一碗拉面,吃飽了就回家睡覺了。
物質越豐富,“選擇困難癥”就越嚴重。現在讓年輕人選菜他可能煩死了。于是,極致單品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聚焦單品的模式,食材和操作流程標準化,廚師數量和依賴性減少,品牌IP容易塑造、運營效率也更高。
什么都有的農莊,往往意味著什么都不精。年輕個性的消費者會更愿意選擇那些標簽明顯的項目,去匹配自己的個性化需求。
土豪用土豪的玩法,窮人用窮人的打法
所有關于趨勢的判斷,都會遭到抨擊。因為世界越來越多元,也就越來越沒有所謂“主流”。
休閑農業是在經濟發達的條件下為滿足城里人休閑需求,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休閑農業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休閑農業的基本屬性是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游客參加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供游客領略在其它風景名勝地欣賞不到的大自然情趣。
休閑農業也一樣。如果有足夠資金,完全可以從產業鏈壟斷入手,憑借資本優勢建立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的護城河。如果想從三產切入,弄個大型主題樂園也能獲益不菲。
當下的農莊為什么大多虧損?主要原因是:不論土豪,還是平民,都沿用了一套打法,進入同一個泥潭競爭。

很多人迷戀三產融合,是想用“融合”來解決“一二三產,產產不強”的尷尬。這個幾乎不太可能,如果一產特色不夠,三產也很難依附而起。如果三產不夠強大,也很難帶動一產。
按照數學邏輯:如果你的一產或三產足夠有特色,打1.1分,那么三產融合就是1.1的三次方1.331;如果你一產或三產沒有特色,就是0.9分,那么三產融合就是0.9的三次方0.729。
所以,與其急著去做三產融合,不如先把某一項做到足夠特色。
事實上國際休閑農業發展都是經歷了四個階段才逐步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
(1)起步階段:19世紀50年代,代表:法國巴黎貴族返鄉游;意大利成立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
(2)發展階段:二戰后,特點是觀光農園。
(3)擴張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具體表現為休閑項目加入農場、莊園的規劃,觀光休閑農業繁榮。
(4)成熟階段:80年代以后,度假農莊、教育農園、市民農園等興起。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鄉村旅游的主題如何做好策劃?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