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休閑農業規劃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發布日期:2020-05-26 點擊數:157
我國是人多地少的國家,而且如今很多人都爭相從農村進入城市中生活,鄉村都沒人了,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那豈不是難上加難?所以歷年來都有對休閑農業利好的政策扶持下放。眾所周知,休閑農業是以農業、農村、農村文化等為基礎來開發的一種集農業生產、鄉村特色文化、鄉村旅游等為一體的形態。但很多人卻不能對其做到深刻了解,最終搞得七零八落,亂七八糟,究其原因還是他們不能明白現如今我國休閑農業規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了解了解。
一、多部門管理,缺乏統籌規劃
休閑農業涉及三次產業,空間結構復雜,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要求進行統籌規劃。休閑農業既是“農業”,也是“休閑”,在管理層次上涉及農業農村部門與文化和旅游部門的職能定位和綜合協調問題。把“休閑農業”定位為“農業”與把“休閑農業”定位為“休閑產業”,不僅是一個由哪個部門管理的問題,更是一個影響休閑農業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比如當前社會關注的“民宿”產業,在日本、我國臺灣地區,民宿與鄉村酒店是嚴格區分的。很多國家和地區發展民宿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農戶現有民房,增加農民特別是農村老人的就業機會,增強外界對農村生產、生活的了解,為農民與城市外來客搭建交流平臺。因此,在用地制度、房屋建筑、衛生、防火等等方面的標準就要低于鄉村酒店業。而當前我國的旅游民宿,是按照酒店管理定位的,其用地制度、建筑、道路、景觀和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大大高于以農民特別是小農戶經營為主體的“民宿”。多部門管理,缺乏對休閑農業發展定位的一致性意見,各個部門都在按各自的理解和權限制定發展規劃和行業標準,比如有些地方推出休閑農業基地星級認證,片面強調旅游接待的設施設備完備及服務標準化,忽視了休閑農業的“農業特色”、“農民特色”,造成規劃定位不清。
二、基礎設施不配套,價值鏈短
近年來,我國鄉村公路、水、電、氣、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出成績,但相對于城市來說,還很落后。在少數民族地區、貧因山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更差些,很難吸引城里人去吃、住、游。連接景區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垃圾和污水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歷史欠賬多,鄉村民宿、農家樂等產品和服務標準不完善,連接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服務不充分,經營規模普遍偏小,服務質量不高,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無法取得規模效應,價值鏈短。
三、建設指標少,用地成本高
按照2018年新的農村土地承包法,承包地必須農用,但對什么是“農用”并沒有嚴格定義。現行的土地制度是按傳統“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行業分類標準對土地進行用途管制的,而休閑農業是三次產業的融合,既是“休閑”也是“農業”,生產過程和產品同時包含了“農業和非農業用地”的土地要素。不管哪種模式的休閑農業,要想獲得正常的投資收益和可持續經營,必然需要建設一些基本的餐飲、農產品加工、展銷、停車場、住宿、會議、休憩娛樂、科學實驗設施。現有的《土地管理法》規定,這些設施用地屬于非農的建設用地,需要通過征地將集體用地轉變為國有的建設用地才能使用。在城市建設用地指標還極為緊缺的情況下,休閑農業的建設用地難有保障。此外,即使休閑農業項目符合土地利用整體規劃,在有建設用地指標的情況下,將農用地通過征、掛、拍等程序轉為建設用地,用地成本大幅度增長,很多休閑農業項目難于承受。
四、資金回收期長,經營效益不理想
在國家提倡下,休閑農業近年來成為社會的熱點。在城市地產降溫的大背景下,很多工商資本下鄉,盲目流轉土地,發展休閑農業綜合體,但農業投資周期長,市場波動大。根據我們的調查,休閑農業項目的盈利率很低,10個休閑農業項目,7個虧損、2個持平、1個能贏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1)休閑農業自身屬性和農地制度限制,休閑農業經營者很難提供符合金融部門要求的有效抵押品,導致其獲得的銀行信貸支持有限,也很難直接從資本市場融資,需要經營者雄厚的資本為支撐,投資量大;
(2)鄉村旅游季節性強,客源分散。旺季客源多了接待不了,淡季客源又太少,日常費用高;
(3)鄉村旅游產品單一、對項目地文化缺乏深度挖掘,同質化問題嚴重;
(4)農地產權不穩定,休閑農業缺少投資價值;
(5)農產品市場風險大,“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一場突如而來的非洲豬瘟,就讓很多養豬場關門倒閉。
五、缺乏建設標準,碰觸農地紅線
在休閑農業難贏利的背景下,一些經營者開始碰觸農地紅線,打“擦邊球”違法用地,出現農地非農化現象。總體上,直接在農用地上建設永久住房、私人休閑農莊、會所、飲食大排檔等現象較少,而大多表現在擴大設施農業用地面積,變更農業設施用途,突出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在溫室、大棚、葡萄架、果樹下布置桌椅從事餐飲活動;
(2)建設空中木屋,將建筑物騰空;
(3)以建設臨時生產用房名義建民宿;
(4)不經用地許可程序建設游泳池、兒童樂園、會議室等非農用地設施。
2018年10月以來國家開始全面清理“大棚房”,目前已拆除13.5萬畝休閑農業上的各種違規建筑。應該看到,這種違規“大棚房”是各種原因造成的,大多數是多年來堅守農業的經營者積累起來的財富,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一刀切”清理“大棚房”的情況勢必影響投資休閑農業的預期。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特色小鎮規劃發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多部門管理,缺乏統籌規劃

二、基礎設施不配套,價值鏈短
近年來,我國鄉村公路、水、電、氣、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出成績,但相對于城市來說,還很落后。在少數民族地區、貧因山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更差些,很難吸引城里人去吃、住、游。連接景區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垃圾和污水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歷史欠賬多,鄉村民宿、農家樂等產品和服務標準不完善,連接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服務不充分,經營規模普遍偏小,服務質量不高,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無法取得規模效應,價值鏈短。
三、建設指標少,用地成本高
按照2018年新的農村土地承包法,承包地必須農用,但對什么是“農用”并沒有嚴格定義。現行的土地制度是按傳統“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行業分類標準對土地進行用途管制的,而休閑農業是三次產業的融合,既是“休閑”也是“農業”,生產過程和產品同時包含了“農業和非農業用地”的土地要素。不管哪種模式的休閑農業,要想獲得正常的投資收益和可持續經營,必然需要建設一些基本的餐飲、農產品加工、展銷、停車場、住宿、會議、休憩娛樂、科學實驗設施。現有的《土地管理法》規定,這些設施用地屬于非農的建設用地,需要通過征地將集體用地轉變為國有的建設用地才能使用。在城市建設用地指標還極為緊缺的情況下,休閑農業的建設用地難有保障。此外,即使休閑農業項目符合土地利用整體規劃,在有建設用地指標的情況下,將農用地通過征、掛、拍等程序轉為建設用地,用地成本大幅度增長,很多休閑農業項目難于承受。

在國家提倡下,休閑農業近年來成為社會的熱點。在城市地產降溫的大背景下,很多工商資本下鄉,盲目流轉土地,發展休閑農業綜合體,但農業投資周期長,市場波動大。根據我們的調查,休閑農業項目的盈利率很低,10個休閑農業項目,7個虧損、2個持平、1個能贏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1)休閑農業自身屬性和農地制度限制,休閑農業經營者很難提供符合金融部門要求的有效抵押品,導致其獲得的銀行信貸支持有限,也很難直接從資本市場融資,需要經營者雄厚的資本為支撐,投資量大;
(2)鄉村旅游季節性強,客源分散。旺季客源多了接待不了,淡季客源又太少,日常費用高;
(3)鄉村旅游產品單一、對項目地文化缺乏深度挖掘,同質化問題嚴重;
(4)農地產權不穩定,休閑農業缺少投資價值;
(5)農產品市場風險大,“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一場突如而來的非洲豬瘟,就讓很多養豬場關門倒閉。
五、缺乏建設標準,碰觸農地紅線
在休閑農業難贏利的背景下,一些經營者開始碰觸農地紅線,打“擦邊球”違法用地,出現農地非農化現象。總體上,直接在農用地上建設永久住房、私人休閑農莊、會所、飲食大排檔等現象較少,而大多表現在擴大設施農業用地面積,變更農業設施用途,突出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在溫室、大棚、葡萄架、果樹下布置桌椅從事餐飲活動;
(2)建設空中木屋,將建筑物騰空;
(3)以建設臨時生產用房名義建民宿;
(4)不經用地許可程序建設游泳池、兒童樂園、會議室等非農用地設施。
2018年10月以來國家開始全面清理“大棚房”,目前已拆除13.5萬畝休閑農業上的各種違規建筑。應該看到,這種違規“大棚房”是各種原因造成的,大多數是多年來堅守農業的經營者積累起來的財富,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一刀切”清理“大棚房”的情況勢必影響投資休閑農業的預期。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特色小鎮規劃發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