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10大問題,美麗鄉村建設怎么做?
發布日期:2020-06-29 點擊數:132
美麗鄉村建設可以提升農村資源利用率,提升農業產量的同時進而提升農民的收入,美麗鄉村肯定是對于整個農村風貌的建設,當然農民素質也在其內。 但很多人還是會發問,什么才是真正的美麗鄉村?很多農民說,如果農民收入一直沒有什么提升,農村外貌建設的再漂亮,也是個空殼。而且現在美麗鄉村建設存在很多問題,今天就讓專業旅游規劃公司帶你了解。
一、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10大問題:
1、發展理念
中國很多鄉村發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它們不具備人才、資金、組織模式等良好的發展因子,很多鄉村缺乏與現代城市的信息與文化交流,發展理念傳統、保守、缺乏創新。
2、產業發展
產業結構、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產業缺乏延伸、融合,應該重視循環經濟、堅持可持續發展模式,生產力有待提高。
3、鄉村建設
鄉村規模大小不一,布局過度分散,村容村貌差,人畜混居,廚衛條件亟待改善,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及服務能力不足。
4、村民收入
產業結構單一,就業機會偏少,城鄉收入差距較大。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殖等第一業,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農閑時間的村民或無所事事或進程務工,為農村和城市帶來一定社會問題,不容忽視。
5、社會事業
由于鄉村自然村屯一般規模較小,布局分散,加上計劃生育政策與城市化進程,空心村情況普遍,很多自然村屯缺乏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就醫、求學通常距離較遠。存在一定的看病難、求學難等情況。
6、人才
由于農村就業機會少,發展空間局限,很多人才選擇了發展前景好的大城市,導致農村人才外流,人才匱乏。
7、技術
農村缺乏資本、缺少人才,自然也缺乏新技術的引入與創新。這已成為農村發展滯后的一個主要因素。
8、資金支持
并非所有鄉村都有良好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和產業等優勢,所以對資本吸引能力不足,再加之自身產業發展的局限性,因此資本匱乏,需要更多資本支持。
9、管理機制
鄉村發展一般處于長期穩定狀態,因此管理機制缺乏創新。
10、空心村現象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加之城鎮化進程及進程務工等原因,農村青、壯年及兒童大量減少,空心村顯現普遍。
二、美麗鄉村建設怎么做?
1、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農業資源集約化程度,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實現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順應城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深入發掘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的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2、跳出同質化的怪圈
在鄉村旅游開發建設中,如果只是將一種模式不斷復制,難免會陷入同質化的怪圈。要跳出這個圈,需要在開發過程中融入更多創意和思考。美麗鄉村建設要千村千面,就要根據特殊的鄉村文化找到好的切入點,同美食、周邊紀念品相結合,展示每個村落獨有的文化主題。同時要利用政策扶持和產業優勢,吸引更多的本土年輕人回鄉創業、工作,讓受過教育、了解家鄉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大學生找到立足點,參與到家鄉建設中,真正建設好“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3、遵循農村發展規律,因地制宜
一方面,對于城郊結合地區的鄉村,應該利用其相對豐富的資源條件和服務環境,開發中心村建設、自然村改造、鄉鎮生態環境整治等項目,重點發展休閑農業和綠色農業,對接城鎮化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對于偏遠鄉村、純農業區,應該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依據地理和人文特點挖掘特色優勢,分類規劃,分層推進,如依靠紅色資源的紅色鄉村、依靠綠色農業和生態資源的綠色鄉村、具有漁業優勢的藍色鄉村等。
4、農民才是美麗鄉村建設之根本
美麗鄉村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為村民營造宜居宜農的美好生活環境,其初衷和最終目的的主人翁都是農民;而美麗鄉村建設也顯然離不開廣大村民自身的自力更生、積極參與,只有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才能讓美麗鄉村建設更具內生活力,才能讓農民增產增收,也更具持久性。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設計8大要點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10大問題:
1、發展理念
中國很多鄉村發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它們不具備人才、資金、組織模式等良好的發展因子,很多鄉村缺乏與現代城市的信息與文化交流,發展理念傳統、保守、缺乏創新。

產業結構、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產業缺乏延伸、融合,應該重視循環經濟、堅持可持續發展模式,生產力有待提高。
3、鄉村建設
鄉村規模大小不一,布局過度分散,村容村貌差,人畜混居,廚衛條件亟待改善,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及服務能力不足。
4、村民收入
產業結構單一,就業機會偏少,城鄉收入差距較大。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養殖等第一業,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農閑時間的村民或無所事事或進程務工,為農村和城市帶來一定社會問題,不容忽視。
5、社會事業
由于鄉村自然村屯一般規模較小,布局分散,加上計劃生育政策與城市化進程,空心村情況普遍,很多自然村屯缺乏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就醫、求學通常距離較遠。存在一定的看病難、求學難等情況。
6、人才
由于農村就業機會少,發展空間局限,很多人才選擇了發展前景好的大城市,導致農村人才外流,人才匱乏。
7、技術
農村缺乏資本、缺少人才,自然也缺乏新技術的引入與創新。這已成為農村發展滯后的一個主要因素。
8、資金支持
并非所有鄉村都有良好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和產業等優勢,所以對資本吸引能力不足,再加之自身產業發展的局限性,因此資本匱乏,需要更多資本支持。
9、管理機制
鄉村發展一般處于長期穩定狀態,因此管理機制缺乏創新。
10、空心村現象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加之城鎮化進程及進程務工等原因,農村青、壯年及兒童大量減少,空心村顯現普遍。

1、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農業資源集約化程度,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實現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順應城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深入發掘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的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2、跳出同質化的怪圈
在鄉村旅游開發建設中,如果只是將一種模式不斷復制,難免會陷入同質化的怪圈。要跳出這個圈,需要在開發過程中融入更多創意和思考。美麗鄉村建設要千村千面,就要根據特殊的鄉村文化找到好的切入點,同美食、周邊紀念品相結合,展示每個村落獨有的文化主題。同時要利用政策扶持和產業優勢,吸引更多的本土年輕人回鄉創業、工作,讓受過教育、了解家鄉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大學生找到立足點,參與到家鄉建設中,真正建設好“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3、遵循農村發展規律,因地制宜
一方面,對于城郊結合地區的鄉村,應該利用其相對豐富的資源條件和服務環境,開發中心村建設、自然村改造、鄉鎮生態環境整治等項目,重點發展休閑農業和綠色農業,對接城鎮化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對于偏遠鄉村、純農業區,應該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依據地理和人文特點挖掘特色優勢,分類規劃,分層推進,如依靠紅色資源的紅色鄉村、依靠綠色農業和生態資源的綠色鄉村、具有漁業優勢的藍色鄉村等。
4、農民才是美麗鄉村建設之根本
美麗鄉村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為村民營造宜居宜農的美好生活環境,其初衷和最終目的的主人翁都是農民;而美麗鄉村建設也顯然離不開廣大村民自身的自力更生、積極參與,只有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才能讓美麗鄉村建設更具內生活力,才能讓農民增產增收,也更具持久性。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設計8大要點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