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早日實現鄉村振興就要從這6點出發
發布日期:2020-07-01 點擊數:78
2017年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可見鄉村已經引起了國家高度重視,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村子并沒有多么貧困,就覺得中國所有農村都很富裕似的,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據統計得知,中國現有行政村總數:691510個,偏遠地區的貧困村不在少數,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就需要建好基層黨組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產業擴寬渠道等。今天作為專業旅游規劃公司今天帶你了解想要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應該從哪6點出發?
1、從政策扶持上突破
如何扶持鄉村發展?絕不要金錢式的扶貧,產業扶貧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政策扶持:國家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鄉村治理制度;建立健全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田園綜合體是國家大力發展的項目之一。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2018年,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每年獲得6000-8000萬的資金支持,連續三年;省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得到3000-6000萬的資金支持。
再比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17年,我國中央財政對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拿出了50億元進行扶持,可見其扶持力度之大,2018年我國符合要求的國家現代化產業園僅有62家。在去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相關通知中提到,計劃在2020年將國家現代化產業園的數量擴充到300家,而且只要通過審核的產業園,即可領取1億元的補助,可謂是“錢途無量”。
2、從平臺搭建上突破
在中國,想在農業上做點大事,沒有政府搭建大平臺是萬萬不行的。政府有能力、有手段、有政策,能夠調動各種資源、資金,擁有統籌協調能力,也有權威性、公信力和凝聚力。
具體來說,包括搭建地方政府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平臺,整合技術、科研、質檢、標準、評獎、品種獨家申報保護平臺,對接溯源信息服務平臺、外部金融資本、渠道資源、電商銷售服務平臺,借勢公用或者國家的傳播推廣平臺......比如以下幾個平臺:
科技平臺: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中心、國家蔬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標準平臺:國家蔬菜質量標準中心,運用區塊鏈技術完善追溯體系。
監管平臺:網格化管理,層層監管,三級檢驗準出。
人才平臺:升級賈思勰農學院,與國際國內高校戰略合作。
銷售平臺:建立集檢測、交易、電商、物流于一體的中國蔬菜智慧交易中心。
基金平臺:壽光蔬菜產業發展基金,打造孵化平臺,構建產業生態圈。
3、從市場主導上突破
建議政府不要大包辦,堅持市場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原則,必須走市場化道路才能持續發展鄉村,單靠政府扶持散戶、貧困戶是無法實現持續的,是做不大的。在市場中,政府要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把分散的農民組織帶動起來,做品牌和產區良性發展的引領者和示范者。
這里說的企業,是指聯合體企業,并由聯合體企業創建聯合體企業品牌,代表產業和品類進行市場經營,成為產業和品類中的中堅力量和“帶頭大哥”。
聯合體企業通過創建聯合體企業品牌,推廣產品,拓展市場,一二三產業融合,將產地價值、產業價值變成品牌價值、市場價值,實現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4、從開放資源上突破
鄉村的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森林湖泊、田園山水等是重要的資源,我們要一定不能摒棄這些資源,而是要加以利用。尤其是當地特色品種、習俗文化等獨特資源更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如何發揮資源優勢,把資源變成資本,吸引更多的企業資金進入鄉村,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比如:濰坊高密市發揮非遺資源優勢,利用現有的傳統工藝傳習所、手工作坊等,讓非遺在創新中傳承,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而且搭上電商快車,讓傳統文化在基層“活”起來,通過非遺傳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5、從產業融合上突破
原來我們搞農業經濟常提的概念是農業產業化,沒有錯,但是這個概念還不夠徹底。產業化的立足點是圍繞和完善農業這個第一產業做文章,還是第一產業的視角。未來我們要做的是,徹底打破農業是第一產業的界線,把原來屬于第一產業的農業做成一二三產業融合。
一二三產業融合是指,全產業鏈或者產業鏈上多點增值,有搞種養的,有搞加工的,有搞銷售服務和在第三產業上進行觀光、休閑、養老、采摘、親子、文旅等延伸價值的。把產加銷融為一體,提高流通效率,實現產品增值,從整體上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目前,我們的果品加工率只有10%,低于世界30%的水平;我們的肉類加工率只有17%,遠低于發達國家60%的水平。這些差距,恰恰是農產品加工業新的更大的市場空間,農產品加工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對應的都是百億、千億的消費容量。這是全世界都羨慕不已的大金礦。
6、從頂層設計上突破
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總任務的第一項,是基礎,是推進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產業興旺從何抓起,其標志是什么?品牌!所有三農經濟工作都應該用品牌貫穿和引領。
比如:賓川縣以推動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契機,結合土地資源寬廣、自然光照充足、立體氣候明顯等優勢,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品種結構、服務能力,以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
賓川縣按照“壩區抓水果、山區抓‘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大力培植優質水果、特色蔬菜、烤煙、經濟林果、畜牧和水產養殖、中藥材“六大高原特色產業”。在鞏固提升壩區葡萄產業,恢復和發展坡地柑橘產業,培育壯大石榴產業等優勢產業的同時,積極在山區發展中藥材、蔬菜、畜牧和水產養殖等后續產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在壩區和山區協調發展、合理布局的良好格局。目前,全縣有葡萄種植戶4萬多戶,種植葡萄16.24萬畝;有柑橘種植戶1萬戶,種植柑橘7.13萬畝。該縣金牛鎮、賓居鎮、拉烏鄉被列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
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旅游景區策劃該怎么做才靠譜?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1、從政策扶持上突破
如何扶持鄉村發展?絕不要金錢式的扶貧,產業扶貧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政策扶持:國家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鄉村治理制度;建立健全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再比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17年,我國中央財政對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拿出了50億元進行扶持,可見其扶持力度之大,2018年我國符合要求的國家現代化產業園僅有62家。在去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相關通知中提到,計劃在2020年將國家現代化產業園的數量擴充到300家,而且只要通過審核的產業園,即可領取1億元的補助,可謂是“錢途無量”。
2、從平臺搭建上突破
在中國,想在農業上做點大事,沒有政府搭建大平臺是萬萬不行的。政府有能力、有手段、有政策,能夠調動各種資源、資金,擁有統籌協調能力,也有權威性、公信力和凝聚力。
具體來說,包括搭建地方政府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平臺,整合技術、科研、質檢、標準、評獎、品種獨家申報保護平臺,對接溯源信息服務平臺、外部金融資本、渠道資源、電商銷售服務平臺,借勢公用或者國家的傳播推廣平臺......比如以下幾個平臺:
科技平臺: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中心、國家蔬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標準平臺:國家蔬菜質量標準中心,運用區塊鏈技術完善追溯體系。
監管平臺:網格化管理,層層監管,三級檢驗準出。
人才平臺:升級賈思勰農學院,與國際國內高校戰略合作。
銷售平臺:建立集檢測、交易、電商、物流于一體的中國蔬菜智慧交易中心。
基金平臺:壽光蔬菜產業發展基金,打造孵化平臺,構建產業生態圈。
3、從市場主導上突破
建議政府不要大包辦,堅持市場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原則,必須走市場化道路才能持續發展鄉村,單靠政府扶持散戶、貧困戶是無法實現持續的,是做不大的。在市場中,政府要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把分散的農民組織帶動起來,做品牌和產區良性發展的引領者和示范者。
這里說的企業,是指聯合體企業,并由聯合體企業創建聯合體企業品牌,代表產業和品類進行市場經營,成為產業和品類中的中堅力量和“帶頭大哥”。
聯合體企業通過創建聯合體企業品牌,推廣產品,拓展市場,一二三產業融合,將產地價值、產業價值變成品牌價值、市場價值,實現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4、從開放資源上突破
鄉村的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森林湖泊、田園山水等是重要的資源,我們要一定不能摒棄這些資源,而是要加以利用。尤其是當地特色品種、習俗文化等獨特資源更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如何發揮資源優勢,把資源變成資本,吸引更多的企業資金進入鄉村,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比如:濰坊高密市發揮非遺資源優勢,利用現有的傳統工藝傳習所、手工作坊等,讓非遺在創新中傳承,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而且搭上電商快車,讓傳統文化在基層“活”起來,通過非遺傳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原來我們搞農業經濟常提的概念是農業產業化,沒有錯,但是這個概念還不夠徹底。產業化的立足點是圍繞和完善農業這個第一產業做文章,還是第一產業的視角。未來我們要做的是,徹底打破農業是第一產業的界線,把原來屬于第一產業的農業做成一二三產業融合。
一二三產業融合是指,全產業鏈或者產業鏈上多點增值,有搞種養的,有搞加工的,有搞銷售服務和在第三產業上進行觀光、休閑、養老、采摘、親子、文旅等延伸價值的。把產加銷融為一體,提高流通效率,實現產品增值,從整體上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目前,我們的果品加工率只有10%,低于世界30%的水平;我們的肉類加工率只有17%,遠低于發達國家60%的水平。這些差距,恰恰是農產品加工業新的更大的市場空間,農產品加工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對應的都是百億、千億的消費容量。這是全世界都羨慕不已的大金礦。
6、從頂層設計上突破
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總任務的第一項,是基礎,是推進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產業興旺從何抓起,其標志是什么?品牌!所有三農經濟工作都應該用品牌貫穿和引領。
比如:賓川縣以推動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契機,結合土地資源寬廣、自然光照充足、立體氣候明顯等優勢,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品種結構、服務能力,以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
賓川縣按照“壩區抓水果、山區抓‘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大力培植優質水果、特色蔬菜、烤煙、經濟林果、畜牧和水產養殖、中藥材“六大高原特色產業”。在鞏固提升壩區葡萄產業,恢復和發展坡地柑橘產業,培育壯大石榴產業等優勢產業的同時,積極在山區發展中藥材、蔬菜、畜牧和水產養殖等后續產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在壩區和山區協調發展、合理布局的良好格局。目前,全縣有葡萄種植戶4萬多戶,種植葡萄16.24萬畝;有柑橘種植戶1萬戶,種植柑橘7.13萬畝。該縣金牛鎮、賓居鎮、拉烏鄉被列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
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旅游景區策劃該怎么做才靠譜?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