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到2022年,預計投入超7萬億
發布日期:2020-07-13 點擊數:249
自從提出鄉村振興之后,全國貧困的農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但誰都知道,貧困村本身就很窮,窮的村子自然不會吸引到那些人才,人口的流失,資金的缺乏導致貧困的村子只能是越來越窮。而搞鄉村振興得需要資金和人才,這就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農村福利政策來吸引人才。然后再去搞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等等。而要想真正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到2022年,預計投入超7萬億。先跟隨專業旅游規劃公司來看看如今農村現狀情況。
現如今農村現狀是什么樣子的?
韓俊:1995年我國農村人口達到頂峰時為8.6億人,到2018年農村常住人口已降至5.6億人,減少了3億人。下一步,如果按照2030年我國人口峰值14.5億人、城鎮化率70%來測算,未來10年我國農村常住人口還將減少1.3億人左右。
現在,戶籍人口城鎮化明顯滯后。2018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8.3億人,城鎮化率按常住人口計算接近60%,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足44%,相差16個百分點,也即約有2.26億農民長期生活在城鎮,但還未有戶籍身份。
統計數據顯示,現在全國離開土地的農民有2.88億人,其中常年舉家外出務工經商的有3000萬戶。過去40余年,農民大規模離土離鄉,完全改變了我國就業結構,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農民離開農村、離開土地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推進城鎮化一定要回歸到推動更多的人口融入城市這個本源上來,繼續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
韓俊:現代化必然是由現代化城市和現代化鄉村共同組成。我國之所以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度還比較低。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農村仍有4億多人口。沒有鄉村的發展,城鎮化就會缺乏根基。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農民進城了,城鎮化發展了,“三農”問題就自動解決了。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要重新發現并利用好鄉村的多元價值,使鄉村發展與新型城鎮化能夠相互協調,形成雙輪驅動,努力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讓現代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在過去的發展進程中,農業農村農民為國家工業化、城鎮化作出了重大貢獻。進入新時代,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
韓俊: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一件找出來,解決好,不開空頭支票。同時,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說到做到,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夯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具體的做法,就是做到四個“優先”。
一是優先考慮“三農”干部配備,把優秀干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干部充實地方各級黨政班子。頒布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應當懂“三農”,會抓“三農”,分管負責人應該成為抓“三農”的行家里手。
《條例》強調,縣委書記是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其主要精力要抓“三農”。同時,提出要選派優秀干部到縣鄉掛職任職,到村擔任第一書記,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干事創業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優秀的農村工作干部。
二是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堅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改變農村要素單向流出格局,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引導和支持人才、資金、技術、科技等各類發展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和集聚,釋放農村發展潛力。
《條例》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大力提高鄉村教師、醫生隊伍素質,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和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等。
三是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于支持鄉村振興。地方政府債券資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
據初步測算,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確定的重點任務,總投資需要7萬億元以上。盡管當前財政支出壓力比較大,但壓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要求,把“三農”作為優先保障領域,增加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率。
四是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實現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截至2018年底,全國還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收集和處理,80%的村莊生活污水無法處理,擁有衛生廁所的農戶比例只有48.6%,1/3的行政村內的道路沒有實現硬化。下一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還比較繁重。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專業文化旅游策劃公司_專注旅游規劃16年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現如今農村現狀是什么樣子的?
韓俊:1995年我國農村人口達到頂峰時為8.6億人,到2018年農村常住人口已降至5.6億人,減少了3億人。下一步,如果按照2030年我國人口峰值14.5億人、城鎮化率70%來測算,未來10年我國農村常住人口還將減少1.3億人左右。

統計數據顯示,現在全國離開土地的農民有2.88億人,其中常年舉家外出務工經商的有3000萬戶。過去40余年,農民大規模離土離鄉,完全改變了我國就業結構,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農民離開農村、離開土地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推進城鎮化一定要回歸到推動更多的人口融入城市這個本源上來,繼續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
韓俊:現代化必然是由現代化城市和現代化鄉村共同組成。我國之所以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度還比較低。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農村仍有4億多人口。沒有鄉村的發展,城鎮化就會缺乏根基。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農民進城了,城鎮化發展了,“三農”問題就自動解決了。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要重新發現并利用好鄉村的多元價值,使鄉村發展與新型城鎮化能夠相互協調,形成雙輪驅動,努力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讓現代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在過去的發展進程中,農業農村農民為國家工業化、城鎮化作出了重大貢獻。進入新時代,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
韓俊: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一件找出來,解決好,不開空頭支票。同時,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說到做到,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夯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具體的做法,就是做到四個“優先”。
一是優先考慮“三農”干部配備,把優秀干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干部充實地方各級黨政班子。頒布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應當懂“三農”,會抓“三農”,分管負責人應該成為抓“三農”的行家里手。
《條例》強調,縣委書記是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其主要精力要抓“三農”。同時,提出要選派優秀干部到縣鄉掛職任職,到村擔任第一書記,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干事創業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優秀的農村工作干部。

《條例》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大力提高鄉村教師、醫生隊伍素質,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和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等。
三是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于支持鄉村振興。地方政府債券資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
據初步測算,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確定的重點任務,總投資需要7萬億元以上。盡管當前財政支出壓力比較大,但壓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要求,把“三農”作為優先保障領域,增加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率。
四是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實現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截至2018年底,全國還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收集和處理,80%的村莊生活污水無法處理,擁有衛生廁所的農戶比例只有48.6%,1/3的行政村內的道路沒有實現硬化。下一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還比較繁重。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專業文化旅游策劃公司_專注旅游規劃16年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