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文旅景區運營怎么做?
發布日期:2020-07-21 點擊數:230
景區運營是保證景區未來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某些景區建設完成之后,政府或許還會有一些政策支持,但這并非長久之計,景區還得靠自己,要有造血功能,做好景區整體服務,不斷提升游客滿意度,為景區打造一個良好的口碑,從而帶來景區源源不斷的客源市場。今天作為專業旅游規劃公司就帶你來了解文旅景區運營怎么做?深度好文,最好收藏,還有如果在景區運營或者規劃設計方面有問題可以直接和我們規劃師聯系,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一、對行業及運營管理的認識
1、這些年的實踐過程同時也是求索的過程,對文旅行業有個基本的判斷,項目能否做好,定位是關鍵,內容為王道,運營論成敗。
a、定位包括兩部分,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
一些投資額過百億的大項目,動輒定位全國市場,打造旅游目的地,實質上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重點。結果往往是方向不明,方法缺失,只能泛泛而為,市場拓展無法做到深耕細作,更難以實現游客心智的觸達,建立起有效鏈接。
b、內容更具象的講就是業態組合建立起來的生態鏈,內容不是我有什么,而是游客需要什么。
一個規劃方案不是說滿足了吃住行游購娛這些要素就可以了,實際上業態的組合是按照時間的節點以及空間的布局精心設計出來的。為什么有些業態要取舍,要分主次,一個商業點位為什么放在那個位置,一定是有一條動線在串聯。
c、對運營的理解如果只是定義為實現收入與服務游客,可能有些狹隘。
任何一個項目,首先要想明白這樣幾個問題:游客從哪里來?游客來了體驗什么?能不能再來?運營就是來回答這幾個問題的,從市場研判,到活動策劃,包括園區服務配套,如停車場、環衛,這些直接或者間接創造收益的板塊,都是運營的范疇。
2、管理者素質提升
對于綜合性的管理人才,我的理解是應該具備體系化思維與戰略解構能力,能夠看清來時的路,不忘初心,也能夠看到詩與遠方。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是網格化的,我們做業務同樣不能局限在點與面上,還要有體系,有互聯。一線業務的負責人,實際上就是農夫的角色,要實現出業績產糧食的結果,就要播種施肥澆水,是過程管理與節點管控,需要對公司戰略進行解構并負責組織實施。
3、疫情期間我對文旅市場的思考
文旅市場大致經歷了傳統觀光類景區到體驗類景區的轉變,下一步會是細分領域的異軍突起,代表了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旅游需求。從看看祖國壯美河山歷史遺跡到體驗新奇外來事物,再到旅游成為日常消費的一部分,大致是這樣一個路徑。
疫情期間,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可以梳理這么幾點看法:一是親近自然會重新占領消費者心智內心;二是周邊游比長途游會更受歡迎;三是人們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觀光游,對于旅游需求越來越高。
二、宏觀策略中的運營建議
1、基于財務與數據模型做規劃
項目改造以及新增業態,應立足增量收益參數能夠覆蓋投資系數。對數據的分析,從量和結構兩個方面,分析收入占比,如門票收入占比超過75%,則說明園區內二次消費占比不合理,有較大提升空間,就需要在產品內容和經營點位的規劃上進行調整豐富。
2、理清品牌打造與IP之間的關系
現在行業內尤其規劃專業和理論界,對IP推崇備至。首先不能否認IP的作用,但IP與品牌之間的關系,應該是IP屬于品牌的一部分,就像白雪公主與迪士尼的關系一樣,白雪公主IP能夠提升迪士尼的品牌形象,但不能說沒有白雪公主的迪士尼就沒有品牌形象了,換句話說,把白雪公主IP授權給某一個國內樂園,對業績的貢獻未必有想象中的大,即叫好不叫座。品牌的組成要素是多元的,服務與娛樂場景、演藝等等要素,共同組成了品牌形象。
3、做到客源端、載體端與內容端的同步開發
游客、場景、產品密切關聯在一起,任何一個業務單元在展開的時候,都必須兼顧其他。對于游客市場的開發,應堅持線下+線上,線上優于線下的策略,形成全營銷平臺,這一點已形成共識。場景的打造,是樂園的立身之本,游客的體驗感、收益的達成,其實都是在場景中實現的,樂園商業與傳統商業的差異,場景是很重要的一環。除了用包裝塑造主題形象之外,還應該打造涵蓋室內環境,包含游客集散、娛樂、商業、餐飲、文創、拓展及其他服務配套的半開放街區,類似于游客服務中心、特色小鎮與城市RBD功能的融合,室內外結合,增加承載功能。
4、尊重行業規律,明晰重點主次
有些項目,比較容易受季節性及戶外氣候影響,這一點無法規避。經營過程中,重點精力應放在旺季市場的收益達成上。比如,很多樂園業績出問題,往往就在于旺季市場沒抓好,導致的收益流失。與其淡季不淡,不如旺季更旺,這個認識是多年的實踐中體會到的。當然,旺季的有序與淡季的備戰是分不開的,比如淡季的營銷推廣對旺季業績達成的促進作用,員工技能在淡季的提升,園區淡季時的維護改造等等。從運營成本的角度考慮,淡季的成本控制非常關鍵,控制不好會蠶食全年利潤,后半部分我會講一講。
三、操作層面的把控要點
1、自媒體傳播及多元化渠道的建設
很多文旅企業的獲客渠道過于單一,或依賴傳統渠道,或依賴OTA,風險非常大。而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在線上的時間已經占據了平時生活中的一大部分。重視新媒體渠道,不僅僅是因為它是當下熱點,更是客觀現實對經營者的要求。同時,宣傳推廣也是品牌建設的一部分。
a、成立新媒體運營團隊
一方面做線上傳播,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B站等都應該建立起來,不斷吸粉;一方面做社群營銷。
b、異業合作與聯合營銷
營銷手段應該堅持最底層邏輯,與目標客群接觸的越直接越好。有些項目部目標客群非常直觀,應該與目標客群定位接近的行業建立起聯系,這樣在合作中實現資源共享,比如與教育培訓機構、運動訓練機構、文化用品銷售商的合作。
2、如何讓品牌深入人心?
上面講的營銷手段,品牌滲透力離不開有效的宣傳,但要讓品牌深入人心,還要落腳到宣傳的內容上。小編建議是提煉slogan,類似于杭州宋城的“給我一天,還您千年”,體現的就是景區時代風情,有強烈的代入感。再比如各省市在中央臺做的旅游廣告,都是一句話的凝練,“好客山東人”、“心靈故鄉,老家河南”等等。
3、如何融入教育元素?
現在研學非常流行,要把研學做好,只是把學生組織來還遠遠不夠,有幾個核心點必須抓住。
a、將研學拔高到自然教育層面
旅游本身是帶有教育、感化功能的,現在的家長都非常擔心孩子深陷手機、游戲機等電子產品的誘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產生“自然缺失癥”的毛病。表現為兒童與自然關系的斷裂,其中包括肥胖、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抑郁現象,部分成人也有類似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大力推廣和倡導自然教育理念。
b、注重課程的開發
現在市場上的大部分研學,基本上都是游玩,組織者和景區都不太在乎孩子通過游玩要體驗什么,學習什么,重量不重質。建議對待研學應秉持認真的態度,用課程來引導孩子發現大自然,認識大自然,體會大自然。如果自我力量不足,可以引入教育培訓機構,先把事情做專業。
c、增加科普場館
科普與教育不可分割。全國做的比較好的科普館如廣州科學中心,盡管已開業十二年,仍然是學生研學及家庭周末出行的重要場所,日客流量最高能達到4萬人。科普館與其他業態共同組成了研學行的載體,有句話叫寓教于樂,樂元素的挖掘,正是旅游景區的優勢,以科普賦能生態景觀,效能疊加能夠產生更大吸引力,增加賣點。
4、如何打造消費場景?
一件商品在小攤上賣10元錢,在商場可以賣到20,在景區能做到30。有的管理人員認為已經把游客圈進來了,應該提高價格,事實上價格不是重點,價值才是。如何提升價值,實際上就是場景的打造,要創造一種氛圍、一種代入感來體現商品的價值,使游客自覺自愿買單。
這個話題其實很大,需要長時間對游客行為與游客消費心理觀察研究,比如商品與景觀的結合、與功能的結合、頻次與單價的關系、敏感型商品與原創商品的定價策略等等,不展開講了。
5、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做業務延伸
旅游景區的收益,與游樂時間緊密聯系在一起,半日游,基本上就是門票收入;白天游,增加了園內餐飲、商品、互動體驗類項目的收益;類似于club med這樣的度假游,增加了過夜住宿及服務配套的收入。
景區收益的取得,必須要從增加游客游玩時間上下功夫,所以要豐富業態內容,構建游樂空間,并從游樂動線上形成閉環。
6、淡季成本管控
淡季不意味著停滯,在宣傳推廣、產品開發、服務提升方面還是有很多事情可做,也可以在淡季實行預售,提前對市場進行鎖定。淡季運營最重要的是管控成本,在項目規劃與業務架構的設置中就可以充分前置。
a、組織架構扁平化,一線非核心員工外包化。人力成本是園區的較大支出,如園區的保安保潔可以外包,一線非核心員工可以用學校實習生。
b、引入聯營租賃與自營相結合的經營方式。
c、選擇性進行業態的開放。
當然,如果一定要保證收益的話,可以從業態上進行補充,如室內游樂、室內萌寵、科普體驗、溫泉水樂園、冰雪項目等,也可以做民俗節慶、私人訂制、單位年終尾牙、拓展這樣的定向市場。
盡管受疫情影響,今年整個旅游行業受到極大的沖擊。但如果認真分析的話,我們就會清晰的認識到,即便沒有疫情影響,很多攤大餅式的文旅項目也沒有未來。在文旅消費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產品與游客聯系的越是緊密,市場定位越是精準,主題性越是突出,便越能贏得未來。現在是逆勢布局的好時機。
旅游是為了帶給游客快樂,經營者在規劃景區的時候,不能將如何掙錢作為發展主線,掙錢為導向的開發思路應該向游客需求導向讓位。所謂功夫在詩外,滿意高的景區游客一定買賬。
景區開發,最好堅持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到位其實失去了探索與調改的機會。不斷引入新業態,增加新功能,對游客來講就是建立新的期待,就會增加復游率。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特色小鎮規劃思路以及如何更好地發展?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對行業及運營管理的認識
1、這些年的實踐過程同時也是求索的過程,對文旅行業有個基本的判斷,項目能否做好,定位是關鍵,內容為王道,運營論成敗。
a、定位包括兩部分,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

b、內容更具象的講就是業態組合建立起來的生態鏈,內容不是我有什么,而是游客需要什么。
一個規劃方案不是說滿足了吃住行游購娛這些要素就可以了,實際上業態的組合是按照時間的節點以及空間的布局精心設計出來的。為什么有些業態要取舍,要分主次,一個商業點位為什么放在那個位置,一定是有一條動線在串聯。
c、對運營的理解如果只是定義為實現收入與服務游客,可能有些狹隘。
任何一個項目,首先要想明白這樣幾個問題:游客從哪里來?游客來了體驗什么?能不能再來?運營就是來回答這幾個問題的,從市場研判,到活動策劃,包括園區服務配套,如停車場、環衛,這些直接或者間接創造收益的板塊,都是運營的范疇。
2、管理者素質提升
對于綜合性的管理人才,我的理解是應該具備體系化思維與戰略解構能力,能夠看清來時的路,不忘初心,也能夠看到詩與遠方。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是網格化的,我們做業務同樣不能局限在點與面上,還要有體系,有互聯。一線業務的負責人,實際上就是農夫的角色,要實現出業績產糧食的結果,就要播種施肥澆水,是過程管理與節點管控,需要對公司戰略進行解構并負責組織實施。
3、疫情期間我對文旅市場的思考
文旅市場大致經歷了傳統觀光類景區到體驗類景區的轉變,下一步會是細分領域的異軍突起,代表了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旅游需求。從看看祖國壯美河山歷史遺跡到體驗新奇外來事物,再到旅游成為日常消費的一部分,大致是這樣一個路徑。
疫情期間,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可以梳理這么幾點看法:一是親近自然會重新占領消費者心智內心;二是周邊游比長途游會更受歡迎;三是人們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觀光游,對于旅游需求越來越高。
二、宏觀策略中的運營建議
1、基于財務與數據模型做規劃
項目改造以及新增業態,應立足增量收益參數能夠覆蓋投資系數。對數據的分析,從量和結構兩個方面,分析收入占比,如門票收入占比超過75%,則說明園區內二次消費占比不合理,有較大提升空間,就需要在產品內容和經營點位的規劃上進行調整豐富。
2、理清品牌打造與IP之間的關系
現在行業內尤其規劃專業和理論界,對IP推崇備至。首先不能否認IP的作用,但IP與品牌之間的關系,應該是IP屬于品牌的一部分,就像白雪公主與迪士尼的關系一樣,白雪公主IP能夠提升迪士尼的品牌形象,但不能說沒有白雪公主的迪士尼就沒有品牌形象了,換句話說,把白雪公主IP授權給某一個國內樂園,對業績的貢獻未必有想象中的大,即叫好不叫座。品牌的組成要素是多元的,服務與娛樂場景、演藝等等要素,共同組成了品牌形象。
3、做到客源端、載體端與內容端的同步開發
游客、場景、產品密切關聯在一起,任何一個業務單元在展開的時候,都必須兼顧其他。對于游客市場的開發,應堅持線下+線上,線上優于線下的策略,形成全營銷平臺,這一點已形成共識。場景的打造,是樂園的立身之本,游客的體驗感、收益的達成,其實都是在場景中實現的,樂園商業與傳統商業的差異,場景是很重要的一環。除了用包裝塑造主題形象之外,還應該打造涵蓋室內環境,包含游客集散、娛樂、商業、餐飲、文創、拓展及其他服務配套的半開放街區,類似于游客服務中心、特色小鎮與城市RBD功能的融合,室內外結合,增加承載功能。
4、尊重行業規律,明晰重點主次
有些項目,比較容易受季節性及戶外氣候影響,這一點無法規避。經營過程中,重點精力應放在旺季市場的收益達成上。比如,很多樂園業績出問題,往往就在于旺季市場沒抓好,導致的收益流失。與其淡季不淡,不如旺季更旺,這個認識是多年的實踐中體會到的。當然,旺季的有序與淡季的備戰是分不開的,比如淡季的營銷推廣對旺季業績達成的促進作用,員工技能在淡季的提升,園區淡季時的維護改造等等。從運營成本的角度考慮,淡季的成本控制非常關鍵,控制不好會蠶食全年利潤,后半部分我會講一講。
三、操作層面的把控要點
1、自媒體傳播及多元化渠道的建設
很多文旅企業的獲客渠道過于單一,或依賴傳統渠道,或依賴OTA,風險非常大。而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在線上的時間已經占據了平時生活中的一大部分。重視新媒體渠道,不僅僅是因為它是當下熱點,更是客觀現實對經營者的要求。同時,宣傳推廣也是品牌建設的一部分。
a、成立新媒體運營團隊
一方面做線上傳播,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B站等都應該建立起來,不斷吸粉;一方面做社群營銷。
b、異業合作與聯合營銷
營銷手段應該堅持最底層邏輯,與目標客群接觸的越直接越好。有些項目部目標客群非常直觀,應該與目標客群定位接近的行業建立起聯系,這樣在合作中實現資源共享,比如與教育培訓機構、運動訓練機構、文化用品銷售商的合作。
2、如何讓品牌深入人心?
上面講的營銷手段,品牌滲透力離不開有效的宣傳,但要讓品牌深入人心,還要落腳到宣傳的內容上。小編建議是提煉slogan,類似于杭州宋城的“給我一天,還您千年”,體現的就是景區時代風情,有強烈的代入感。再比如各省市在中央臺做的旅游廣告,都是一句話的凝練,“好客山東人”、“心靈故鄉,老家河南”等等。
3、如何融入教育元素?
現在研學非常流行,要把研學做好,只是把學生組織來還遠遠不夠,有幾個核心點必須抓住。
a、將研學拔高到自然教育層面
旅游本身是帶有教育、感化功能的,現在的家長都非常擔心孩子深陷手機、游戲機等電子產品的誘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產生“自然缺失癥”的毛病。表現為兒童與自然關系的斷裂,其中包括肥胖、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抑郁現象,部分成人也有類似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大力推廣和倡導自然教育理念。
b、注重課程的開發
現在市場上的大部分研學,基本上都是游玩,組織者和景區都不太在乎孩子通過游玩要體驗什么,學習什么,重量不重質。建議對待研學應秉持認真的態度,用課程來引導孩子發現大自然,認識大自然,體會大自然。如果自我力量不足,可以引入教育培訓機構,先把事情做專業。
c、增加科普場館
科普與教育不可分割。全國做的比較好的科普館如廣州科學中心,盡管已開業十二年,仍然是學生研學及家庭周末出行的重要場所,日客流量最高能達到4萬人。科普館與其他業態共同組成了研學行的載體,有句話叫寓教于樂,樂元素的挖掘,正是旅游景區的優勢,以科普賦能生態景觀,效能疊加能夠產生更大吸引力,增加賣點。
4、如何打造消費場景?
一件商品在小攤上賣10元錢,在商場可以賣到20,在景區能做到30。有的管理人員認為已經把游客圈進來了,應該提高價格,事實上價格不是重點,價值才是。如何提升價值,實際上就是場景的打造,要創造一種氛圍、一種代入感來體現商品的價值,使游客自覺自愿買單。
這個話題其實很大,需要長時間對游客行為與游客消費心理觀察研究,比如商品與景觀的結合、與功能的結合、頻次與單價的關系、敏感型商品與原創商品的定價策略等等,不展開講了。

旅游景區的收益,與游樂時間緊密聯系在一起,半日游,基本上就是門票收入;白天游,增加了園內餐飲、商品、互動體驗類項目的收益;類似于club med這樣的度假游,增加了過夜住宿及服務配套的收入。
景區收益的取得,必須要從增加游客游玩時間上下功夫,所以要豐富業態內容,構建游樂空間,并從游樂動線上形成閉環。
6、淡季成本管控
淡季不意味著停滯,在宣傳推廣、產品開發、服務提升方面還是有很多事情可做,也可以在淡季實行預售,提前對市場進行鎖定。淡季運營最重要的是管控成本,在項目規劃與業務架構的設置中就可以充分前置。
a、組織架構扁平化,一線非核心員工外包化。人力成本是園區的較大支出,如園區的保安保潔可以外包,一線非核心員工可以用學校實習生。
b、引入聯營租賃與自營相結合的經營方式。
c、選擇性進行業態的開放。
當然,如果一定要保證收益的話,可以從業態上進行補充,如室內游樂、室內萌寵、科普體驗、溫泉水樂園、冰雪項目等,也可以做民俗節慶、私人訂制、單位年終尾牙、拓展這樣的定向市場。
盡管受疫情影響,今年整個旅游行業受到極大的沖擊。但如果認真分析的話,我們就會清晰的認識到,即便沒有疫情影響,很多攤大餅式的文旅項目也沒有未來。在文旅消費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產品與游客聯系的越是緊密,市場定位越是精準,主題性越是突出,便越能贏得未來。現在是逆勢布局的好時機。
旅游是為了帶給游客快樂,經營者在規劃景區的時候,不能將如何掙錢作為發展主線,掙錢為導向的開發思路應該向游客需求導向讓位。所謂功夫在詩外,滿意高的景區游客一定買賬。
景區開發,最好堅持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到位其實失去了探索與調改的機會。不斷引入新業態,增加新功能,對游客來講就是建立新的期待,就會增加復游率。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特色小鎮規劃思路以及如何更好地發展?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