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與休閑農業有何不同?田園綜合體如何規劃?
發布日期:2020-09-21 點擊數:195
發展休閑農業對推動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很多人認為田園綜合體與休閑農業是一種,其實細致分析,還有些許不同,今天專業旅游規劃公司就帶你了解田園綜合體與休閑農業有何不同?田園綜合體如何規劃?
一、田園綜合體與休閑農業有何不同?
1、運營主體和運營模式不同
休閑農業運營模式較為簡單,可以企業自主投資,也可以農民自己搞。反正游客一來,收一下門票就搞定,沒有太多要運營的東西。但田園綜合體涉及的內容較多,更強調公司化、科技化、規范化和農民的參與度。
中央的文件就強調“田園綜合體建設應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這就充分說明了田園綜合體的主體應該是農民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當然這里不是說要排斥企業。
2、盈利模式不同
休閑農業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就是門票收入+餐飲收入+部分商品消費收入。大家到休閑農業項目游玩,基本上就是半天或者一天,逛逛花海、拍幾張照片,最多吃個飯就回去了。休閑農業是投入小,但回報也相對較少。但田園綜合體的盈利模式就更為復雜了,除了門票收入+餐飲收入+商品收入外,農產的收入占比較高,此外還有研學教育收入、地產類產品收益、土地收益等等。
3、文化氛圍不同
休閑農業主要是觀賞游覽,文化元素和文化活動較少。而田園綜合體本身就承載著復興鄉村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應當把當地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民藝等發掘出來,讓人們可以體驗農耕時代的生活,引導人們回歸自然,重新審視城市與鄉村的關系。
以無錫田園東方為例,該項目特別注重打造田園大講堂、田園生活館、拾房書院、拾房市集,拾房手作、拾房咖啡等,并定期舉行田園音樂節、拾房夜話、田園大篷車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保留原鄉文化鄉愁的同時,注入現代文化元素。沒有文化的田園綜合體,最終會曇花一現。
二、田園綜合體如何規劃?
1、以旅游為先導
打造視覺吸引物、活動吸引物、環境吸引物。利用特別的自然文化資源或者創造具有觀光價值和特殊體驗的吸引物,特別美麗或具有獨特風格的鄉村或農業風景。打造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別活動嘗試和體驗。外部環境保持鄉村的原始生態感,房屋的設計風格也堅持傳統特色。經過提升設計,從建筑、街巷、尺度、色彩、細節等各維度提升村落“顏值”。
2、以產業為核心
農業為旅游提供經濟、產業支撐。發揮傳統特色產業的優勢,利用農業+、生態+等模式,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打造產業集群,發展循環農業、農事體驗、創意農業,推進農業產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強化品牌和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推進農村電商、物流服務業發展,培育形成1—2個區域農業知名品牌,構建支撐田園綜合體發展的產業體系。
3、以文化為靈魂
體現本土文化,利用文化+,促進文化元素在旅游產品中的展示,這是鄉村旅游產品差異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法和途徑。讓游客和居民都能獲得心理認同,創建旅居生活型旅游目的地。
4、以公共基礎設施為支撐
各種基礎設施是啟動田園綜合體的先決條件,而及時地提供一些關鍵的基礎設施又會對后續的發展產生持續的正向外部性。缺乏現代化的交通、通訊、物流、人流、信息流,一個地方就無法實現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溝通,鄉村偏僻的地理位置被阻隔世外,就無法與外部更廣闊的地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向外開放的經濟空間。
5、以體驗為活力
傳統耕作、畜牧,還包括二產、三產都可以跟旅游相結合,并且有很多方式,如主題農場、親耕田園、還有能給農產品提供銷售的農禮鋪子。
6、以鄉村復興為目標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初始階段,農業和鄉村與國家和社會的落后往往緊密聯系在一起,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就是鄉村年輕人大量流出的過程和老齡化的過程、放棄耕作的過程和農業衰退的過程,以及鄉村社會功能退化的過程。田園綜合體是鄉與城的結合、農與工的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生產與生活的結合,以鄉村復興和再造為目標,可以通過吸引各種資源與凝聚人心,給那些日漸蕭條的鄉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價值、信仰、靈感和認同的歸屬。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休閑農業未來發展趨勢是農旅融合?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田園綜合體與休閑農業有何不同?
1、運營主體和運營模式不同
休閑農業運營模式較為簡單,可以企業自主投資,也可以農民自己搞。反正游客一來,收一下門票就搞定,沒有太多要運營的東西。但田園綜合體涉及的內容較多,更強調公司化、科技化、規范化和農民的參與度。

2、盈利模式不同
休閑農業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就是門票收入+餐飲收入+部分商品消費收入。大家到休閑農業項目游玩,基本上就是半天或者一天,逛逛花海、拍幾張照片,最多吃個飯就回去了。休閑農業是投入小,但回報也相對較少。但田園綜合體的盈利模式就更為復雜了,除了門票收入+餐飲收入+商品收入外,農產的收入占比較高,此外還有研學教育收入、地產類產品收益、土地收益等等。
3、文化氛圍不同
休閑農業主要是觀賞游覽,文化元素和文化活動較少。而田園綜合體本身就承載著復興鄉村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應當把當地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民藝等發掘出來,讓人們可以體驗農耕時代的生活,引導人們回歸自然,重新審視城市與鄉村的關系。
以無錫田園東方為例,該項目特別注重打造田園大講堂、田園生活館、拾房書院、拾房市集,拾房手作、拾房咖啡等,并定期舉行田園音樂節、拾房夜話、田園大篷車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保留原鄉文化鄉愁的同時,注入現代文化元素。沒有文化的田園綜合體,最終會曇花一現。
二、田園綜合體如何規劃?
1、以旅游為先導
打造視覺吸引物、活動吸引物、環境吸引物。利用特別的自然文化資源或者創造具有觀光價值和特殊體驗的吸引物,特別美麗或具有獨特風格的鄉村或農業風景。打造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別活動嘗試和體驗。外部環境保持鄉村的原始生態感,房屋的設計風格也堅持傳統特色。經過提升設計,從建筑、街巷、尺度、色彩、細節等各維度提升村落“顏值”。
2、以產業為核心
農業為旅游提供經濟、產業支撐。發揮傳統特色產業的優勢,利用農業+、生態+等模式,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打造產業集群,發展循環農業、農事體驗、創意農業,推進農業產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強化品牌和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推進農村電商、物流服務業發展,培育形成1—2個區域農業知名品牌,構建支撐田園綜合體發展的產業體系。

體現本土文化,利用文化+,促進文化元素在旅游產品中的展示,這是鄉村旅游產品差異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法和途徑。讓游客和居民都能獲得心理認同,創建旅居生活型旅游目的地。
4、以公共基礎設施為支撐
各種基礎設施是啟動田園綜合體的先決條件,而及時地提供一些關鍵的基礎設施又會對后續的發展產生持續的正向外部性。缺乏現代化的交通、通訊、物流、人流、信息流,一個地方就無法實現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溝通,鄉村偏僻的地理位置被阻隔世外,就無法與外部更廣闊的地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向外開放的經濟空間。
5、以體驗為活力
傳統耕作、畜牧,還包括二產、三產都可以跟旅游相結合,并且有很多方式,如主題農場、親耕田園、還有能給農產品提供銷售的農禮鋪子。
6、以鄉村復興為目標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初始階段,農業和鄉村與國家和社會的落后往往緊密聯系在一起,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就是鄉村年輕人大量流出的過程和老齡化的過程、放棄耕作的過程和農業衰退的過程,以及鄉村社會功能退化的過程。田園綜合體是鄉與城的結合、農與工的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生產與生活的結合,以鄉村復興和再造為目標,可以通過吸引各種資源與凝聚人心,給那些日漸蕭條的鄉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價值、信仰、靈感和認同的歸屬。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休閑農業未來發展趨勢是農旅融合?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