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縣的鄉村振興策略在于鄉村人才振興
發布日期:2020-12-10 點擊數:106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要認識到,人才振興與鄉村振興之間是雙向良性互動關系。如果沒有人才支撐,鄉村振興是一句空話,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就是要讓更多人才愿意回來、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數量、結構和質量能夠滿足鄉村振興的需要。"
一、振興鄉村,培養本土人才是關鍵
在探索武勝中心鎮響田坎村脫貧奔康變遷之路時,黨員、干部、群眾一致認為:要振興鄉村,培養本土人才是關鍵。
武勝縣中心鎮響田坎村戶籍人口2762人,10個村民小組,貧困戶103戶278人,轄區面積3.72平方公里,黨員人數有73名,在家黨員26名。2014年,響田坎村評為省定貧困村,那時沒有修通鄉村公路,村民出行困難,生產物資進不去,農產品出不來,水利設施差,糧食收成靠天吃飯,農村電壓低且不穩,農產品初加工也只能擇時加工, 村集體經濟難創,業主引不進、引進留不住,本村畢業大學生、退役軍人、工匠師傅以及有志青年走出去回不來、回來的留不住,人才短缺、發展滯后、空心化日益明顯。
2015年,武勝縣委向響田坎村派出駐村工作隊,開始了該村脫貧攻堅戰之路,其間,該村"兩委"班子進行了多次調整。時至今日,響田坎村道路通了,水利好了,太陽能路燈有了,特色產業培育出來了,回鄉創業能人多了,村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鄉村人氣逐漸"旺"起來了。全村103戶278名貧困戶順利搭上了"小康快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5000元,村硬化公路6.2公里,新建蓄水池7口,整治山坪塘3口,6個村民小組完成農網升級改造,村內引進業主3名,發展晚熟柑橘產業1000畝,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100余次60000余元,為村民提供了持續增收的道路。
二、廣開賢路,選好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李漢青感嘆:響田坎村作為省定貧困村,群眾能夠順利走上小康路,怎樣選好育好用好村"兩委"班子是關鍵,響田坎村班子進行了多次調整,有本地老黨員,有引進外地大學生,有機關下派干部。鎮黨委用開放的用人原則,堅持沒有最合適,只有更合適思路,外引內育,重點從畢業大學生、退役軍人、回鄉創業能工巧匠 、"土專家""田秀才"等中挖掘優秀人才充實到村后備干部中,通過組織活動、農民夜校學習、"空中課堂"洗禮、干部"一對一"定點聯系、頂崗鍛煉、急難險重任務檢驗等培育了一批熱愛基層工作、熱心家鄉建設的本土村后備干部,通過村改整合,村現任黨組織書記黃波選系本村的農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也是鎮機關優秀工作人員,在他的帶動下,響田坎村"兩委"班子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戰斗力、凝聚力,村黨組織副書記夏俊龍,是在外務工退伍軍人,放棄了在外優厚的報酬毅然返鄉,村副主任劉小明原在外擔任企業管理,村文書劉奎原為代課教師,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家鄉建設,村"兩委"工作得到了黨員、群眾和組織一致認同。
三、育好人才,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
響田坎村"兩委"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育好村兩委成員和后備干部,讓每個愿意加入農村基層建設的返鄉能人留得住,能干事,能出彩,有成就感、獲得感和群眾的認同感。響田坎村臨時黨支部成立以來,兩委班子成員主動以黨課、黨員大會、農民夜校,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方式組織學習30余次,極大增強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投身基層建設的決心。同時在政策上加碼扶持,讓返鄉能人安心安業,并在發展產業上出臺了相關補貼扶持政策如發展晚熟柑橘、稻田+養殖、蠶桑養殖等,讓本土人才安心創業,帶領群眾致富;并且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本土人才的成長,組織他們到產業園現場學習交流、邀請成功的產業業主到村指導,因地制宜,讓產業活起來,調動返鄉能人的積極性,讓他們扎根家鄉建設,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引領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優秀資源的下沉、黨委政府對人才的重視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契機,讓鄉村成為引才聚才的新高地,搭建平臺,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讓返鄉能人留得住,安下心,投身鄉村振興建設中來,為家鄉建設描繪藍圖。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康養旅游成“風口”,那么你知道如何布局康養旅游嗎?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振興鄉村,培養本土人才是關鍵
在探索武勝中心鎮響田坎村脫貧奔康變遷之路時,黨員、干部、群眾一致認為:要振興鄉村,培養本土人才是關鍵。

2015年,武勝縣委向響田坎村派出駐村工作隊,開始了該村脫貧攻堅戰之路,其間,該村"兩委"班子進行了多次調整。時至今日,響田坎村道路通了,水利好了,太陽能路燈有了,特色產業培育出來了,回鄉創業能人多了,村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鄉村人氣逐漸"旺"起來了。全村103戶278名貧困戶順利搭上了"小康快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5000元,村硬化公路6.2公里,新建蓄水池7口,整治山坪塘3口,6個村民小組完成農網升級改造,村內引進業主3名,發展晚熟柑橘產業1000畝,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100余次60000余元,為村民提供了持續增收的道路。
二、廣開賢路,選好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李漢青感嘆:響田坎村作為省定貧困村,群眾能夠順利走上小康路,怎樣選好育好用好村"兩委"班子是關鍵,響田坎村班子進行了多次調整,有本地老黨員,有引進外地大學生,有機關下派干部。鎮黨委用開放的用人原則,堅持沒有最合適,只有更合適思路,外引內育,重點從畢業大學生、退役軍人、回鄉創業能工巧匠 、"土專家""田秀才"等中挖掘優秀人才充實到村后備干部中,通過組織活動、農民夜校學習、"空中課堂"洗禮、干部"一對一"定點聯系、頂崗鍛煉、急難險重任務檢驗等培育了一批熱愛基層工作、熱心家鄉建設的本土村后備干部,通過村改整合,村現任黨組織書記黃波選系本村的農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也是鎮機關優秀工作人員,在他的帶動下,響田坎村"兩委"班子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戰斗力、凝聚力,村黨組織副書記夏俊龍,是在外務工退伍軍人,放棄了在外優厚的報酬毅然返鄉,村副主任劉小明原在外擔任企業管理,村文書劉奎原為代課教師,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家鄉建設,村"兩委"工作得到了黨員、群眾和組織一致認同。

響田坎村"兩委"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育好村兩委成員和后備干部,讓每個愿意加入農村基層建設的返鄉能人留得住,能干事,能出彩,有成就感、獲得感和群眾的認同感。響田坎村臨時黨支部成立以來,兩委班子成員主動以黨課、黨員大會、農民夜校,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方式組織學習30余次,極大增強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投身基層建設的決心。同時在政策上加碼扶持,讓返鄉能人安心安業,并在發展產業上出臺了相關補貼扶持政策如發展晚熟柑橘、稻田+養殖、蠶桑養殖等,讓本土人才安心創業,帶領群眾致富;并且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本土人才的成長,組織他們到產業園現場學習交流、邀請成功的產業業主到村指導,因地制宜,讓產業活起來,調動返鄉能人的積極性,讓他們扎根家鄉建設,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引領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優秀資源的下沉、黨委政府對人才的重視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契機,讓鄉村成為引才聚才的新高地,搭建平臺,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讓返鄉能人留得住,安下心,投身鄉村振興建設中來,為家鄉建設描繪藍圖。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康養旅游成“風口”,那么你知道如何布局康養旅游嗎?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