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藍田縣是如何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
發布日期:2021-02-24 點擊數:223
藍田縣地處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總面積2006平方公里,總人口65萬人。境內山、川、嶺、塬眾多,全縣337個行政村,涉貧重點村93個,是西安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西安市唯一一個革命老區。全縣上下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當做最大的民生工程,戮力同心、盡銳出戰,在產業就業、消費幫扶、防返貧監測上持續發力,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14年以來,累計脫貧26981戶95361人,往昔的93個貧困村擺脫貧困走向振興。
一、構建產業就業幫扶全覆蓋,鋪就脫貧群眾致富路
產業是持續發展的根基,就業是穩定增收的手段。藍田縣以產業推動就業,穩崗位、保就業,持續增強脫貧群眾增收后勁。
2020年以來,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藍田縣全面落實階段性減、免、緩企業社保費政策,助力復工復產,用企業經營穩定促就業穩定。累計為351戶企業3萬人減免社保費1990萬元;開發特設公益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625人,防疫公益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1484人,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4.93萬人,占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的96.31%。
結合縣域特點,做大做強以核桃、白皮松為主的傳統主導產業,建成核桃、白皮松基地各20萬畝,帶動2968戶貧困戶在產業鏈上獲益。建立以“黨支部+集體經濟+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發展食用菌棚2000棟、菌棒680萬袋,栽植櫻桃2.7萬畝;依托秦嶺生態資源發展中蜂養殖1.4萬箱,帶動500戶貧困戶增收,被評為全國中蜂養殖扶貧示范基地;建立“光伏+集體經濟+貧困戶”運營模式,49個村建成村級光伏扶貧電站65個,裝機總容量6343千瓦,村級集體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全部實現了“零”的突破。積極落實到戶產業發展補助資金525.62萬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628戶。
二、按下消費幫扶“快捷鍵”,激發扶貧產業新動力
高度重視消費扶貧工作,發展引進各類電商,以消費扶貧促進產業扶貧,通過西安市扶貧辦認定扶貧產品95個;通過陜西省扶貧辦認定扶貧產品共63個,通過國務院扶貧辦認定20家供應商63個扶貧產品,建設消費扶貧專柜30個。成功打造了藍田玉雕產品、蕎面饸饹、玉山紅薯粉條、灞源豆腐干等知名品牌;同時,大力推進扶貧產品產量上規模,質量上檔次,策劃培育地域品牌。策劃舉辦白鹿原賞千畝花海、華胥杏花節、藍田大杏采摘節等文旅活動,充分發揮“景區+鄉村”資源優勢,積極拓展旅游消費扶貧,因地制宜增加群眾收入。
以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為抓手,采取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推進消費扶貧渠道建設。引進十余家電商企業,利用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網點,設立葛牌、灞源等扶貧超市。啟動藍田縣扶貧產品直播帶貨活動,薇婭團隊帶貨灞源豆腐干,上架15秒銷售1.25萬單;帶貨藍田玉,2秒鐘銷售7000件。韻達快遞西北總部已在藍田縣開始運營,并與中通快遞簽約建設西北總部,共同打造大型電商產業園。2020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19.23億元,入村消費扶貧購物額697.4萬元,簽訂購物協議額458萬元,累計帶動貧困戶4231戶 13820人,促進了產業發展,更多群眾走上了幸福之路!
三、筑牢返貧致貧“防火墻”,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用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藍田縣杜絕返貧致貧的有益探索。建立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采用“村級摸排關注情況、鎮街核查風險隱患、行業部門聯動預警、縣級統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消除返貧風險。
藍田縣建立和完善就業產業促脫貧增收機制,確保有勞動力、有就業意愿家庭每戶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按照省市“3+X”產業扶貧模式,154個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259個,并通過產業托管、入園務工、收益分紅等途徑,把貧困群眾牢牢地鑲嵌在產業鏈上,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地賺薪金、拿租金、領股金。
落實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運行管護機制。做好安全飲水、農村公路、供電工程、基礎公共服務設的運營和維護工作,確保長期發揮效益。完善移民搬遷后續幫扶機制,建立務實管用長效的社區管理機制,提升為民服務標準。依托安置點及周邊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加大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吸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多渠道拓展增收門路,提高收入水平。
堅決守住貧困人口健康底線,因病返貧是脫貧不穩定的重要因素。藍田縣緊盯因病返貧因素,重點關注脫貧不穩定戶與邊緣戶,縣級、鎮級信息管理員隨時查看西安市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反饋信息,對系統中標注的預警監測對象幫扶需求及時落實措施。新增大病患者及時評估跟進措施,三級醫師簽約,定點醫院救治;新增慢病患者立即納入慢病管理,落實簽約、履約,健康管理和適時轉診等,并逐人建立健康扶貧政策享受臺賬。
四、以共建共治共享,締造美好生活
藍田縣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以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為抓手,緊扣全域謀篇、全力下沉、推進結合、激發主體,走出了藍田特色的“共謀、共建、 共管、共評、共享”人居環境治理之路,在全面落實“村7條”退出標準的基礎上,出臺《關于鼓勵支持一般農戶積極參 與“共同締造”戶創建工作的意見》,對無力獨立承擔建房費用的邊緣戶、困難戶進行獎補,以“讓鄉村綠起來、美起來、群眾富起 來”為目標,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從拆到綠、從亂到治、從政府管到大家管,走上“共管”之路。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住房安全,打造美麗宜居環境的“升級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弘揚鄉約文化,助推扶貧扶志
堅持把弘揚鄉約文化作為扶貧扶志的重要抓手,落實“扶志六法”,大力實施“立約、傳約、行約”鄉約傳承工程,在村上成立道德評議會、脫貧攻堅感恩教育會等,利用“道德講堂”“鄉約講堂”“善行義舉榜”等,開展扶貧扶志道德評議活動,評選脫貧攻堅自強勵志戶、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著力把《藍田新鄉約》融入鄉村治理,以此教化人心,淳化風俗,在全縣著力培育“誠信、德孝、勤儉、和善、感恩”的文明鄉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動員社會各方廣泛參與,以暖心貼心的志愿服務,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勇氣,為脫貧致富奔小康凝聚起最磅礴的底氣和力量。
面對未來更加偉大的目標和任務,藍田人將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為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明天努力奮斗!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求是網,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田園綜合體規劃編制難點和要點是什么?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構建產業就業幫扶全覆蓋,鋪就脫貧群眾致富路
產業是持續發展的根基,就業是穩定增收的手段。藍田縣以產業推動就業,穩崗位、保就業,持續增強脫貧群眾增收后勁。

結合縣域特點,做大做強以核桃、白皮松為主的傳統主導產業,建成核桃、白皮松基地各20萬畝,帶動2968戶貧困戶在產業鏈上獲益。建立以“黨支部+集體經濟+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發展食用菌棚2000棟、菌棒680萬袋,栽植櫻桃2.7萬畝;依托秦嶺生態資源發展中蜂養殖1.4萬箱,帶動500戶貧困戶增收,被評為全國中蜂養殖扶貧示范基地;建立“光伏+集體經濟+貧困戶”運營模式,49個村建成村級光伏扶貧電站65個,裝機總容量6343千瓦,村級集體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全部實現了“零”的突破。積極落實到戶產業發展補助資金525.62萬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628戶。
二、按下消費幫扶“快捷鍵”,激發扶貧產業新動力
高度重視消費扶貧工作,發展引進各類電商,以消費扶貧促進產業扶貧,通過西安市扶貧辦認定扶貧產品95個;通過陜西省扶貧辦認定扶貧產品共63個,通過國務院扶貧辦認定20家供應商63個扶貧產品,建設消費扶貧專柜30個。成功打造了藍田玉雕產品、蕎面饸饹、玉山紅薯粉條、灞源豆腐干等知名品牌;同時,大力推進扶貧產品產量上規模,質量上檔次,策劃培育地域品牌。策劃舉辦白鹿原賞千畝花海、華胥杏花節、藍田大杏采摘節等文旅活動,充分發揮“景區+鄉村”資源優勢,積極拓展旅游消費扶貧,因地制宜增加群眾收入。
以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為抓手,采取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推進消費扶貧渠道建設。引進十余家電商企業,利用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網點,設立葛牌、灞源等扶貧超市。啟動藍田縣扶貧產品直播帶貨活動,薇婭團隊帶貨灞源豆腐干,上架15秒銷售1.25萬單;帶貨藍田玉,2秒鐘銷售7000件。韻達快遞西北總部已在藍田縣開始運營,并與中通快遞簽約建設西北總部,共同打造大型電商產業園。2020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19.23億元,入村消費扶貧購物額697.4萬元,簽訂購物協議額458萬元,累計帶動貧困戶4231戶 13820人,促進了產業發展,更多群眾走上了幸福之路!
三、筑牢返貧致貧“防火墻”,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用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藍田縣杜絕返貧致貧的有益探索。建立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采用“村級摸排關注情況、鎮街核查風險隱患、行業部門聯動預警、縣級統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消除返貧風險。
藍田縣建立和完善就業產業促脫貧增收機制,確保有勞動力、有就業意愿家庭每戶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按照省市“3+X”產業扶貧模式,154個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259個,并通過產業托管、入園務工、收益分紅等途徑,把貧困群眾牢牢地鑲嵌在產業鏈上,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地賺薪金、拿租金、領股金。
落實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運行管護機制。做好安全飲水、農村公路、供電工程、基礎公共服務設的運營和維護工作,確保長期發揮效益。完善移民搬遷后續幫扶機制,建立務實管用長效的社區管理機制,提升為民服務標準。依托安置點及周邊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加大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吸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多渠道拓展增收門路,提高收入水平。
堅決守住貧困人口健康底線,因病返貧是脫貧不穩定的重要因素。藍田縣緊盯因病返貧因素,重點關注脫貧不穩定戶與邊緣戶,縣級、鎮級信息管理員隨時查看西安市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反饋信息,對系統中標注的預警監測對象幫扶需求及時落實措施。新增大病患者及時評估跟進措施,三級醫師簽約,定點醫院救治;新增慢病患者立即納入慢病管理,落實簽約、履約,健康管理和適時轉診等,并逐人建立健康扶貧政策享受臺賬。
四、以共建共治共享,締造美好生活
藍田縣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以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為抓手,緊扣全域謀篇、全力下沉、推進結合、激發主體,走出了藍田特色的“共謀、共建、 共管、共評、共享”人居環境治理之路,在全面落實“村7條”退出標準的基礎上,出臺《關于鼓勵支持一般農戶積極參 與“共同締造”戶創建工作的意見》,對無力獨立承擔建房費用的邊緣戶、困難戶進行獎補,以“讓鄉村綠起來、美起來、群眾富起 來”為目標,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從拆到綠、從亂到治、從政府管到大家管,走上“共管”之路。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住房安全,打造美麗宜居環境的“升級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把弘揚鄉約文化作為扶貧扶志的重要抓手,落實“扶志六法”,大力實施“立約、傳約、行約”鄉約傳承工程,在村上成立道德評議會、脫貧攻堅感恩教育會等,利用“道德講堂”“鄉約講堂”“善行義舉榜”等,開展扶貧扶志道德評議活動,評選脫貧攻堅自強勵志戶、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著力把《藍田新鄉約》融入鄉村治理,以此教化人心,淳化風俗,在全縣著力培育“誠信、德孝、勤儉、和善、感恩”的文明鄉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動員社會各方廣泛參與,以暖心貼心的志愿服務,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勇氣,為脫貧致富奔小康凝聚起最磅礴的底氣和力量。
面對未來更加偉大的目標和任務,藍田人將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為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明天努力奮斗!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求是網,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田園綜合體規劃編制難點和要點是什么?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