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項目想要落地,要有這幾個思維
發布日期:2021-04-30 點擊數:103
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作為基礎前提來抓,以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分層分類、統籌兼顧、協同配合,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內因與外因等辯證關系,不斷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抓好監測幫扶的前后推動、上下聯動和左右互動,不斷深化標本兼治的工作實效,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礎,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以戰略思維抓好監測幫扶的前后推動
鄉村振興的前提在成果鞏固。當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的原因,大多集中在因病因殘和意外事故上,導致家庭勞動力缺乏,影響到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可以說,因病因殘致貧返貧成為監測幫扶的“硬骨頭”。“兩類人員”出現了致貧、返貧風險,必須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有保障標準,不斷挖掘幫扶措施的潛力,確保監測對象納入一個月內能夠得到及時、精準、有效的幫扶。同時,必須本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運用監測幫扶中的戰略思維,加強源頭防范和后續治理,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前瞻性與主動性。要注重端口前移,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教育引導,盡最大努力減少因主觀因素而導致病殘問題的發生。要深入開展《民法典》的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婚育觀,既對自己負責,也對下一代負責。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開展科普知識教育,掌握更多的衛生常識和醫學常識,同時做好重點人群的家庭服務和健康管理。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引導群眾遵守法律法規的紅線和底線。同時,對突發事件帶來返貧致貧風險的家庭,還要注重端口后移,予以更多的人文關懷,特別是對少年兒童給予更多的心理疏導,及時解決他們在生活上、學習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鼓勵他們增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嚴防家庭突然變故而導致輟學等其他連鎖問題的發生,努力把問題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堅決堵住新生代貧困人口的門檻。
二、以系統思維抓好監測幫扶的上下聯動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人”的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個平臺、三個機制”和“四個全覆蓋”,就是系統思維的集中體現。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從勞動能力上區分,一類為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一種為缺乏或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對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來說,關鍵是要“向上”做好提升素質、增強能力的工作,既解決想干愿干的問題,也解決能干會干的問題,讓脫貧成果更牢固、更可持續。這是開發式扶貧的本質要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教育對于提升人的全面素質,具有支撐作用。要緊緊扭住教育這個根本之策,不斷優化農村教育資源布局,突出抓好鄉村教師和文化傳承人隊伍建設,點亮每一位貧困學生的前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加大對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做到“入校即入企、上課即上班、結業即就業”,不斷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在更高標準上鞏固勞動力轉移的就業質量。要大力實施“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推進行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要把壯大集體經濟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農村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資本、農民變股東,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扶貧政策千萬條,自身努力第一條。對有勞動能力而缺乏內生動力的個別人員,要注重強化政策宣傳,振奮精神風貌,加快推廣典型引領、創新自助、以工代賑、公益崗位、村莊文化等一些小而實的做法,革除農村生活陋習、生產陋習、思想陋習,堅決防止政策養懶漢,防止發生福利陷阱和更多的等靠依賴。對確實沒有勞動能力的,要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不少一人,堅決兜住民生底線,杜絕脫貧就脫保,確保基本生活不出問題。
三、以創新思維抓好監測幫扶的左右互動
鄉村振興的核心在城鄉融合、同步突破。所謂左右互動,就是在加快農村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補齊農村發展短板的基礎上,既要考慮農村的低收入人口,也要兼顧城鎮的農民工生活,推進城鄉的統籌協調發展。據報道,全國農民工有2.9億人,其中1.7億人外出務工,包括7500萬跨省務工。要注意把脫貧攻堅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和工作機制,充分運用到農民工的權益保障上,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之間要素自由流動,推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方面讓農民工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權益,特別要關注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只要取得城市居住證的,都要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權利,另一方面還要推進要素聚鄉、鄉賢回鄉、市民下鄉,不斷激發鄉村振興的要素活力和潛力。同時,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動各類資源向農村傾斜,下大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要在兩個“三權分置”上做足文章,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同時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有力推進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抵押貸款,不斷強化農民的“產權保護”,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左右互動,還包括各級行業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各級行業部門要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希望解決的問題,持續強化主業主責意識,各司其職、一體推進,確保工作形成合力、富有成效,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一個新臺階,通過各級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廣大農民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休閑農業沒有創意,那只能送給他一首“涼涼”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以戰略思維抓好監測幫扶的前后推動

二、以系統思維抓好監測幫扶的上下聯動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人”的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個平臺、三個機制”和“四個全覆蓋”,就是系統思維的集中體現。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從勞動能力上區分,一類為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一種為缺乏或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對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來說,關鍵是要“向上”做好提升素質、增強能力的工作,既解決想干愿干的問題,也解決能干會干的問題,讓脫貧成果更牢固、更可持續。這是開發式扶貧的本質要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教育對于提升人的全面素質,具有支撐作用。要緊緊扭住教育這個根本之策,不斷優化農村教育資源布局,突出抓好鄉村教師和文化傳承人隊伍建設,點亮每一位貧困學生的前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加大對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做到“入校即入企、上課即上班、結業即就業”,不斷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在更高標準上鞏固勞動力轉移的就業質量。要大力實施“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推進行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要把壯大集體經濟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農村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資本、農民變股東,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扶貧政策千萬條,自身努力第一條。對有勞動能力而缺乏內生動力的個別人員,要注重強化政策宣傳,振奮精神風貌,加快推廣典型引領、創新自助、以工代賑、公益崗位、村莊文化等一些小而實的做法,革除農村生活陋習、生產陋習、思想陋習,堅決防止政策養懶漢,防止發生福利陷阱和更多的等靠依賴。對確實沒有勞動能力的,要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不少一人,堅決兜住民生底線,杜絕脫貧就脫保,確保基本生活不出問題。

鄉村振興的核心在城鄉融合、同步突破。所謂左右互動,就是在加快農村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補齊農村發展短板的基礎上,既要考慮農村的低收入人口,也要兼顧城鎮的農民工生活,推進城鄉的統籌協調發展。據報道,全國農民工有2.9億人,其中1.7億人外出務工,包括7500萬跨省務工。要注意把脫貧攻堅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和工作機制,充分運用到農民工的權益保障上,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之間要素自由流動,推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方面讓農民工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權益,特別要關注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只要取得城市居住證的,都要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權利,另一方面還要推進要素聚鄉、鄉賢回鄉、市民下鄉,不斷激發鄉村振興的要素活力和潛力。同時,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動各類資源向農村傾斜,下大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要在兩個“三權分置”上做足文章,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同時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有力推進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抵押貸款,不斷強化農民的“產權保護”,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左右互動,還包括各級行業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各級行業部門要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希望解決的問題,持續強化主業主責意識,各司其職、一體推進,確保工作形成合力、富有成效,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一個新臺階,通過各級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廣大農民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休閑農業沒有創意,那只能送給他一首“涼涼”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