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看羅涇鎮的“城市后花園”特色路
發布日期:2021-09-15 點擊數:136
“竟是這樣的寶山!”游客來此常有這番感嘆,連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也能感同身受,這就是上海市寶山區羅涇鎮已經展開的美麗鄉村之旅。從上海市中心驅車半小時到羅涇鎮的途中,現代化建筑還未看盡,兩排翠色便猝不及防地映入眼簾,螢火蟲營地、千畝涵養林、星空小屋、 “十字挑花”、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標準化水產養殖示范場……一個個文旅體驗設施星羅棋布,散發曼妙“野趣”和生態韻味,令人很難將羅涇鎮與以前鋼花四濺、煙囪林立的老工業區形象聯系起來。
“這幾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鄉村旅游發展進程不斷提速,大家普遍感受到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樂于享受田園的美好生活。”寶山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羅涇鎮的鄉村旅游建立在生態優勢轉化的基礎上,通過將原有的閑置土地逐步轉型盤活,建設“美麗鄉村會客廳”有了基礎。
優越的自然稟賦和農業基礎歷來是發展好鄉村旅游的要素。羅涇鎮卻似乎超越了這套范式,另辟一條蹊徑。
上海市郊星羅棋布的村落已與城區緊密連通,并沒有大山大水的盛景,也難見良田萬頃的浩瀚。這樣的條件下如何發展鄉村旅游,建好城市后花園?羅涇鎮綜合謀劃,在寶山區鄉村旅游特色片區的總體規劃引領下,設計出了一張新藍圖——“五村聯動”,打造農旅文商養的融合發展示范區。
空間連片并不是簡單的擴大規模,而是有機共生。鎮域內各村依托各自自然稟賦,放大資源效應、優勢互補、統籌發展。“我們這里的農田總體呈點狀、線狀鑲嵌式分布,客觀條件決定必須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高附加值的精致農業,推動農旅融合,才能拓展鄉村旅游多種功能。”寶山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該鎮各村打出的品牌也能感受到鄉間特有的匠心味道,村村有特色,“一村一品”成效初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塘灣村打出“鄉遇塘灣”品牌,圍繞慈孝文化,打造萱草文化園,配套售賣萱草酒、萱草蜜、萱草書畫等文創產品。依托盛大集團旗下馨月匯母嬰專護服務(上海)有限公司,該村建成的母嬰康養基地除傳統康養產品,還全面提供孕產婦休養、母嬰康養、親子度假以及學前教育等服務,以此帶動約100位本地農民轉型就業。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2018年至2020年該村年游客量由2萬人次提升至10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96萬元增至3.88萬元,新增固定資產6608萬元,帶動返鄉創業公司6家,注冊落地餐飲公司2家、醫療服務類工作室1家。
同樣獲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海星村則喊出“蟹逅海星”的約定,圍繞康養運動、親子農業旅游,與上海海洋大學成立產學研研究基地,打造蟹文化主題生產體驗館——蟹逅館和水母科普休閑驛站,趣味十足。
擁有“最美油菜花田”的花紅村,圍繞本土特產寶農“34”金獎大米,做強“一袋米”,打造耕織傳家文化農耕體驗園,吸引了許多網紅達人來此打卡。
新陸村以沿江生態涵養林優勢,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建成生態學農實踐基地,結合研學教育打造千畝中小學生假期蔬菜采摘體驗基地,把“蔬香新陸”詮釋得淋漓盡致。洋橋村以“芋見洋橋、夢回水鄉”為主題,以羅涇鎮五大特產之一——紅梗芋艿為切入點,發展芋艿產業,打造芋香田園村,引進精品民宿,為“五村聯動”提供了重要休閑載體。
打破村落行政邊界,著力發展各色產業,鄉村肌理清晰了,旅游資源也就顯現出差異性。羅涇鎮通過產業聯合、生態聯治、設施聯通、治理聯動,推動形成了村落組織共強、利益共享、環境共保、鄰里共建、智慧共管的格局,真正建立起質量控制和特色產品體系,構建起長效運營保障機制。
寶山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意義重大。一方面能產生強有力的示范效應,推動區內各個村鎮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因地制宜強化特色;另一方面將極大推動鄉村振興的務實推進,還將實實在在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新一輪良性循環已經開始。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旅游小鎮規劃,歷史文化資源主導型開發模式—浙江烏鎮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這幾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鄉村旅游發展進程不斷提速,大家普遍感受到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樂于享受田園的美好生活。”寶山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羅涇鎮的鄉村旅游建立在生態優勢轉化的基礎上,通過將原有的閑置土地逐步轉型盤活,建設“美麗鄉村會客廳”有了基礎。
優越的自然稟賦和農業基礎歷來是發展好鄉村旅游的要素。羅涇鎮卻似乎超越了這套范式,另辟一條蹊徑。
上海市郊星羅棋布的村落已與城區緊密連通,并沒有大山大水的盛景,也難見良田萬頃的浩瀚。這樣的條件下如何發展鄉村旅游,建好城市后花園?羅涇鎮綜合謀劃,在寶山區鄉村旅游特色片區的總體規劃引領下,設計出了一張新藍圖——“五村聯動”,打造農旅文商養的融合發展示范區。
空間連片并不是簡單的擴大規模,而是有機共生。鎮域內各村依托各自自然稟賦,放大資源效應、優勢互補、統籌發展。“我們這里的農田總體呈點狀、線狀鑲嵌式分布,客觀條件決定必須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高附加值的精致農業,推動農旅融合,才能拓展鄉村旅游多種功能。”寶山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該鎮各村打出的品牌也能感受到鄉間特有的匠心味道,村村有特色,“一村一品”成效初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塘灣村打出“鄉遇塘灣”品牌,圍繞慈孝文化,打造萱草文化園,配套售賣萱草酒、萱草蜜、萱草書畫等文創產品。依托盛大集團旗下馨月匯母嬰專護服務(上海)有限公司,該村建成的母嬰康養基地除傳統康養產品,還全面提供孕產婦休養、母嬰康養、親子度假以及學前教育等服務,以此帶動約100位本地農民轉型就業。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2018年至2020年該村年游客量由2萬人次提升至10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由2.96萬元增至3.88萬元,新增固定資產6608萬元,帶動返鄉創業公司6家,注冊落地餐飲公司2家、醫療服務類工作室1家。
同樣獲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海星村則喊出“蟹逅海星”的約定,圍繞康養運動、親子農業旅游,與上海海洋大學成立產學研研究基地,打造蟹文化主題生產體驗館——蟹逅館和水母科普休閑驛站,趣味十足。
擁有“最美油菜花田”的花紅村,圍繞本土特產寶農“34”金獎大米,做強“一袋米”,打造耕織傳家文化農耕體驗園,吸引了許多網紅達人來此打卡。
新陸村以沿江生態涵養林優勢,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建成生態學農實踐基地,結合研學教育打造千畝中小學生假期蔬菜采摘體驗基地,把“蔬香新陸”詮釋得淋漓盡致。洋橋村以“芋見洋橋、夢回水鄉”為主題,以羅涇鎮五大特產之一——紅梗芋艿為切入點,發展芋艿產業,打造芋香田園村,引進精品民宿,為“五村聯動”提供了重要休閑載體。
打破村落行政邊界,著力發展各色產業,鄉村肌理清晰了,旅游資源也就顯現出差異性。羅涇鎮通過產業聯合、生態聯治、設施聯通、治理聯動,推動形成了村落組織共強、利益共享、環境共保、鄰里共建、智慧共管的格局,真正建立起質量控制和特色產品體系,構建起長效運營保障機制。
寶山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意義重大。一方面能產生強有力的示范效應,推動區內各個村鎮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因地制宜強化特色;另一方面將極大推動鄉村振興的務實推進,還將實實在在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新一輪良性循環已經開始。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旅游小鎮規劃,歷史文化資源主導型開發模式—浙江烏鎮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