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力點是什么?
發布日期:2021-10-21 點擊數:128
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力點是什么?其實就是鄉村旅游,作為中國旅游業最具活力的產品業態,鄉村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徑,在新時代肩負重要的發展使命。為更好發揮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首先需要明確新時代語境下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落腳點和發力點。所謂“新時代語境”,是指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后,步入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未來五年“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央政府部門持續關注鄉村旅游,明確鄉村旅游對于促進城鄉統籌、帶動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農村現代化、轉化經濟發展動能的突出意義,使其成為諸多國家戰略和政策的交匯點。
在新的時代語境下,鄉村旅游如何鞏固拓展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政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成為值得思考的重要課題。
鄉村振興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位一體的全面振興,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落腳點主要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是促進農村居民就業
近年來,鄉村旅游經營的“飛地化”現象日益突出,導致當地居民的就業空間和盈利空間不斷被外來資本擠占。新的發展階段,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落腳點應在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收富民,帶動鄉村產業興旺。鄉村旅游在拉動農村人口就業方面具有突出的帶動作用。但同時也應注意到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基數較大、就業不充分的基本現實,應進一步強化鄉村旅游在創造就業、繁榮經濟方面的“造血功能”。
為此,應從兩方面發力:一要創新鄉村旅游盈利模式,結合地方特色,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條,豐富旅游產品供給體系,促進產業鏈本地化,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例如,時下諸多鄉村旅游地打造“特色民宿+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有效盤活了地方經濟。二要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和人才培養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居民參與鄉村旅游的積極性和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是推動鄉村文化復興
近年來,不少鄉村地區盲目開發旅游項目,商業化氣息過重;輕視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造成“千村一面”、內涵不足的局面,鄉村旅游未能完全發揮其在鄉村文化振興方面的重要作用。
保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是旅游地保持鄉村性的根本之道,也是延續競爭力與吸引力的根基所在,發展鄉村旅游需以推動鄉村文化復興為落腳點。為此,應從兩方面發力:一要創新鄉村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利用方式,將古老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通過研發旅游紀念品、舉辦文化節慶活動、建設鄉村文化博物館等多種方式活化遺產、活態展示。二要加強政策引領與資金支持,激勵村民自發參與文化保護與傳承,強化村民對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三是優化鄉村治理體系
鄉村旅游發展打破了鄉村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和封閉的生活環境,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治 理問題。因此,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落腳點之一在于構建穩定高效的鄉村旅游管理體制,優化鄉村治理體系,推動鄉村治理升級,為鄉村振興提供機制保障。為此,應從兩方面發力:一要強化方向引領和頂層設計,出臺符合地方發展實際的鄉村旅游建設與服務規范,加強規劃指導與市場監管;二要充分發揮政府、市場、行業協會、村民等多方主體的重要作用,推動建立多方聯動、共建共治的鄉村旅游治理體系。
四是增強社區居民獲得感
鄉村旅游發展不僅要滿足城市居民的多樣化旅游體驗需求,也要最大限度滿足當地社區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高其參與旅游發展的獲得感,這也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和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落腳點。為此,應從兩方面發力:一要提高鄉村旅游發展的在地化水平。在鄉村旅游開發建設過程中以增加農民收益為根本發展原則,倡導以社區為主導的旅游開發途徑,保障居民參與旅游開發決策的話語權,加強政策扶持和智力支持,切實提高社區居民的旅游發展收益;二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防止超過目的地承載力的過度開發建設,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景觀。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旅游景區規劃策劃之如何吸引游客駐足?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在新的時代語境下,鄉村旅游如何鞏固拓展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政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成為值得思考的重要課題。
鄉村振興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位一體的全面振興,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落腳點主要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是促進農村居民就業
近年來,鄉村旅游經營的“飛地化”現象日益突出,導致當地居民的就業空間和盈利空間不斷被外來資本擠占。新的發展階段,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落腳點應在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收富民,帶動鄉村產業興旺。鄉村旅游在拉動農村人口就業方面具有突出的帶動作用。但同時也應注意到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基數較大、就業不充分的基本現實,應進一步強化鄉村旅游在創造就業、繁榮經濟方面的“造血功能”。
為此,應從兩方面發力:一要創新鄉村旅游盈利模式,結合地方特色,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條,豐富旅游產品供給體系,促進產業鏈本地化,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例如,時下諸多鄉村旅游地打造“特色民宿+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有效盤活了地方經濟。二要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和人才培養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居民參與鄉村旅游的積極性和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是推動鄉村文化復興
近年來,不少鄉村地區盲目開發旅游項目,商業化氣息過重;輕視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造成“千村一面”、內涵不足的局面,鄉村旅游未能完全發揮其在鄉村文化振興方面的重要作用。
保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是旅游地保持鄉村性的根本之道,也是延續競爭力與吸引力的根基所在,發展鄉村旅游需以推動鄉村文化復興為落腳點。為此,應從兩方面發力:一要創新鄉村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利用方式,將古老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通過研發旅游紀念品、舉辦文化節慶活動、建設鄉村文化博物館等多種方式活化遺產、活態展示。二要加強政策引領與資金支持,激勵村民自發參與文化保護與傳承,強化村民對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三是優化鄉村治理體系
鄉村旅游發展打破了鄉村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和封閉的生活環境,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治 理問題。因此,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落腳點之一在于構建穩定高效的鄉村旅游管理體制,優化鄉村治理體系,推動鄉村治理升級,為鄉村振興提供機制保障。為此,應從兩方面發力:一要強化方向引領和頂層設計,出臺符合地方發展實際的鄉村旅游建設與服務規范,加強規劃指導與市場監管;二要充分發揮政府、市場、行業協會、村民等多方主體的重要作用,推動建立多方聯動、共建共治的鄉村旅游治理體系。
四是增強社區居民獲得感
鄉村旅游發展不僅要滿足城市居民的多樣化旅游體驗需求,也要最大限度滿足當地社區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高其參與旅游發展的獲得感,這也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和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落腳點。為此,應從兩方面發力:一要提高鄉村旅游發展的在地化水平。在鄉村旅游開發建設過程中以增加農民收益為根本發展原則,倡導以社區為主導的旅游開發途徑,保障居民參與旅游開發決策的話語權,加強政策扶持和智力支持,切實提高社區居民的旅游發展收益;二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防止超過目的地承載力的過度開發建設,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景觀。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旅游景區規劃策劃之如何吸引游客駐足?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