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寧是如何通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
今年來,新寧縣委以黨建為引領,以“五個到戶”為抓手,堅持干部在一線錘煉、堡壘在一線建強、力量在一線凝聚、成效在一線檢驗,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一、夯實黨建基礎,打造鄉村振興“主引擎”
新寧縣委堅持將黨建工作納入“三重點”工作管理和全縣文明績效考核體系。推行聯鄉縣級黨員領導辦點示范制度和縣級領導聯鄉、鄉鎮領導包片、干部駐點指導制度。投入資金1400多萬元創建縣級基層黨建示范點60個、市級基層黨建示范點14個,組織編印《支部工作百事通》《農村工作應知應會》等基層黨建工具書。嚴格落實省委“1+5”文件,村年均運轉經費達到16.59萬元,從縣財政解決資金6239萬元用于提高鄉鎮干部的經濟待遇,全面落實鄉村干部定期健康體檢,村主職干部養老保險補貼。推進“放管服”改革,將53項與群眾密切相關服務事項審批權限下放到鄉鎮、57 項受理權限下放到村(社區),明確了村級“就近辦”“一次辦”服務事項26項,實現“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鄉鎮、村全覆蓋,村級一門式服務全覆蓋。高標準開展村級服務中心“六有”建設,規范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制度、辦事流程和服務臺賬,過關培訓村級辦理員316名,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選優配強班子,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
新寧縣委以縣鄉村三級換屆為契機,將一批熟悉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優秀干部選入鄉村領導班子。新一屆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中,35歲以下的占34.1%,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96.59%。新一屆村(社區)班子平均年齡41.4歲,下降9.4歲;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5.1歲,下降7.2歲;35歲以下年輕干部增加364名,大專以上學歷增加279人。組織對全縣新一屆鄉鎮領導班子和村(社區)班子開展集中培訓,推行“導師幫帶工程”,857名鄉村“老基層”與1093名村干部結成幫帶對子,有效提升基層干部的履職能力和業務水平。
深入推進“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建立起家家紅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黨支部、月漢臍橙合作社黨支部等經濟產業黨支部32個,實現了鄉村振興戰場在哪里、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基層黨組織就建在哪里、黨的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發展模式,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全縣臍橙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年產量達到70萬噸、產值50億元,成為全國臍橙第一縣。全縣共創建4個萬畝、24個千畝雙季稻示范片,13個300畝再生稻示范片,1個萬畝“煙稻輪作”示范片,糧食生產播種面積70萬畝,總產量30萬噸,種植中藥材14萬畝,產值3.6億元,種植油茶6.28萬畝,旅游總收入增加到80億元,躋身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
三、抓實“五個到戶”,匯聚鄉村振興“生力軍”
堅持盡銳出戰,從縣直機關單位選派474名政治可靠、作風扎實、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優秀年輕干部駐村擔任工作隊員,將鄉村振興第一線作為培養、鍛煉、甄別干部的“大熔爐”。同時組織17947名黨員干部與135273戶群眾結成對子,構建村域四級服務網格,311名村(含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一級網格長、1837名村“兩委”干部擔任二級網格長、 4665名黨(村民)小組長擔任三級網格長、17947名聯戶黨員干部擔任網格員,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組建縣級政策咨詢、農技指導、司法調解3個專家服務團22支專業服務隊,各村黨支部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1468支。推行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零距離服務,建立三級會商化解機制,對民情走訪收集上來的問題清單,村黨組織每周召開一次民情碰頭會,進行會商研判;村黨組織無力解決的問題,在每月20日報鄉鎮黨委進行解決;鄉鎮黨委無力解決的問題,在每月28日前報縣委“五個到戶”領導小組辦公室,由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相關部門或服務團進行處理。開展“五個到戶”工作以來,聯戶黨員干部上門走訪40萬人次,召開民情懇談會、院落會、屋場會1090余次,發放黨員干部聯系卡13.5萬余張,發放惠民政策“口袋書”1.8萬本、《惠農政策明白卡》13.5萬余張,協助村黨組織流轉土地27913畝,新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項目192個,引導24201名農村分散種養戶加入了專業合作社,幫助農戶對接市場、銷售農(副)產品5585噸,調處矛盾糾紛216件,興辦民生實事1655件。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田園綜合體規劃4個思路和6個要點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