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整合規劃這5大要點要謹記
鄉村的現代化發展不可依賴原住民的人口擴增,而需要依靠產業提升、產業轉變、產業聚集吸納新的人口聚集,也就是要形成新的現代農民體系。在新人口的聚集下,鄉村需要重新進行空間、產業、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規劃。今天咱們來看看村莊整合規劃這5大要點要謹記。
一、科學的空間布局及土地利用規劃
1. 優化空間布局
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既保證了各功能的有效協調與運行,也決定了村莊的發展形態。
村莊規劃應在詳細梳理現狀問題的基礎上,合理布局生產、居住、商業、休閑、行政五大功能,并在科學進行交通規劃的基礎上,延續村莊傳統空間格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布局,重點進行村莊布局形態、街巷走向與寬度、公共空間和景觀廊道等要素的規劃。
2. 明晰土地用途
土地是農業增效、鄉村穩定、農民增收最基礎的生產資料。
傳統鄉村用地布局散亂、粗放利用嚴重,村莊規劃應將土地的用途明晰、重點突出,將上位規劃確定的控制指標、規模和布局安排落實到地塊,合理布局各類用地,盡量做到生活生產相對分離,同時劃分村莊建設用地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控制線、藍線、紫線、黃線等用地控制界線,嚴格控制村莊建設用地規模。
二、把控產業發展定位給予用地支持
1. 把控產業發展方向
在梳理產業現狀情況、調查村民發展意愿的基礎上,結合上位規劃,從兩個角度統籌考慮,確定產業發展方向:
第一,村莊所處的地理區位。比如,毗鄰城市集中建設區的村莊,更適合發展與城區、鎮區產業相配套的產業。而遠離城市集中建設區的村莊,更適宜從自身的特色優勢資源出發,尋找產業發展方向。
第二,村莊擁有的資源稟賦。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消費為導向,充分激發村民個體的活力,選擇既能體現當地優勢、又有市場需求的產品進行創新開發,比如農作物、手工藝品、文化活動、地方傳統節日等。
2. 促進三產聯動融合
以農業為基本依托,以新型經營主體為引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通過產業聯動、要素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鄉村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收。
3. 保障產業用地支持
清理違法建設用地、改善待騰退低效產業用地,優先利用存量用地,以適度集中為原則,根據產業發展邏輯,提出新的產業用地布局及發展策略。
三、完善鄉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
1. 鄉村公共服務
按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思路,進一步加大政府提供鄉村基本公共服務的力度,把鄉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分為文體、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鄉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農業生產服務、社會管理等七個類別,形成具體內容,并劃分為政府、村自治組織、市場等三個供給主體,同時明確組織實施辦法。
2.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大致可分為“生產、生活、生態”三類。
“生產”類基礎設施建設以農田水利設施為代表,根據農業發展需求,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標準。
“生活”類基礎設施建設以交通、電力、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污水處理設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建設等生活配套設施為主。
“生態”類基礎設施建設,要全面推進鄉村清潔工程、污水治理工程,建立健全鄉村居民自我管理機制、清掃清運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等長效機制,切實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四、營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
1.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為建設活動應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空間布局應尊重山形水勢,契合地貌,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避免對田園景觀破壞性開發和過度改造,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建設宜人的景觀環境
通過對違章建設的處理、公共空間及閑置地的統一管理、導引及宣傳設施的規范設置、以及垃圾的日常處理等,營造整潔的街巷環境;加強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院內以及閑置地塊的綠化美化工作,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
3. 推廣農牧結合生態養殖模式
建設規模化生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推進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科學分離。積極開發生物質能資源,培育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燃料、肥料、飼料等生物質能產業。以保護水域生態環境、修復水域水質為目的,認真執行環保和漁業法律法規。
4. 加強垃圾及污染處理
加強鄉村生活污水處理,提高垃圾清運率,普及鄉村公廁,規范處理農業廢棄物,推進“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推廣使用電能、太陽能、沼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
五、構建“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機制
法治強調鄉村治理中要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實現有效治理的前提。
自治指的是通過完善民主自治制度,讓廣大農民享有民主權利,是鄉村治理的根本。
德治是基于鄉村人情社會和熟人圈子的現實,以倫理道德為準則的治理手段,是鄉村治理的基礎。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國家將社會治理的重心向鄉村地區轉移,鄉村治理將迎來“三治融合”的制度改革,鄉村民主制度建設將進一步完善。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政策下,康養項目如何更好地發展?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