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鄉村規劃設計公司_15年行業經驗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后,各地就紛紛開展相應的鄉村規劃工作,目前為止,有成功的鄉村規劃,失敗的也不少,成功的我們要借鑒其好的地方,失敗的,我們要善于總結問題,作為專業鄉村規劃設計公司,15年行業經驗,為您今天總結一下村莊規劃的問題,怎么做好村莊規劃?
一、村莊規劃四點問題
近幾年來,各地都積極地組織開展了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規劃編制,基本做到了一村一規。但是,通過分析此前大量的規劃成果,發現還存在一些比較集中的共性問題:
一是當前規劃流于形式,基本沒有實際指導作用。從很多規劃成果可以看出,規劃調研、編制、內容、成果均流于形式,堆砌正確但無用的文字,拼湊無意義的圖紙。這樣的規劃,對指導村落解決保護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基本沒有太大作用。
二是不好用,缺乏操作性。規劃目標想當然,不符合各村實際情況和需求;規劃措施空洞,不具可操作性;規劃成果刻意用學術的語言表達,讓基層干部很難把握。這樣的規劃,各級管理人員不好管理、鄉鎮基層人員很難理解,保護發展工作缺少抓手和重點,缺少簡明易用的實施辦法。
三是針對性不強。相當一部分規劃仍然沿用城市規劃的思維和辦法,不顧鄉村管理運行的實際情況,生硬的劃出幾個層級的保護區劃,憑空想象出一些原則性的規劃措施,與鄉村發展實際結合不緊密,在鄉村中很難起到具體指導保護發展的作用。
四是編制經費高。由于傳統村落大多集中于經濟欠發達的地方,而我們的規劃編制工作往往進行大量復雜的推演過程和分析,成果很厚,花了很多錢,實際真正有用的不多。有些地方過度要求地形測圖的精度、規劃編制單位的資質,進一步提高了規劃編制的成本,給地方帶來相當的負擔。
針對這些問題,編制一個實用簡潔傳統村落規劃,變得非常迫切,各地急需一個既有針對性又實用簡潔,能夠指導未來保護修復工作的規劃。
二、有用的村莊規劃怎么做?
1、對保護有用
規劃一定要實用。要讓村民和鄉鎮干部都能看得懂能用,這不僅從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對資源的保護和挖掘,對地方政府發展經濟、促進民生,對于廣大村民能夠改善生活、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收入都有用,我們的規劃要對這些方面有具體較強的指引和作用。
(1)在規劃中要明確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保護對象,分級分類提出保護方案和行動計劃。對于一些年代久遠、質量較好、較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建筑,應提出如何修復的具體方案,做法要精細、要記錄到位,用什么樣的材質、工藝等要提出具體的方法。而對于那些面比較廣量比較大、年代并不久遠,但還是按照傳統做法修建的一般房屋,要將大體風貌抓準,提出修復的原則。(涉及材質、施工工藝等方面)。
(2)建檔和掛牌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村落有多少處民居、古道、古樹、古井等,這些都要明確并掛牌,必須保留和清楚的記錄村落數量、位置、現狀,并進行日常的增補和完善,各級政府在管理或交接時也要做好保留和記錄;掛牌要明確,時刻提醒村民對其保護。
(3)提出維護和修復的具體方法。由于我國的傳統建筑大部分是以土木為主,必然需要不斷維修、不斷更新,既要有按照傳統方式開展的維修,也要有適應新需求的適當提升、完善、創新;比如夯土墻幾年就要進行加固、木質的構件幾年需要刷油,這些都要在規劃里提出。提出維修指導手冊和更新方案。針對村落嚴格保護類的對象編制維修指導手冊,用于指導村民或匠人日常維修;對村落一般保護類對象可提供維修選擇方案,在保證傳統風貌的基礎上,完善功能,提升水平。
(4)充分挖掘特色,適度恢復和還原。處在鄰近的區域內的村落一般同質化比較嚴重,各村落之間往往只有細微的差異,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百村一面。因此要充分挖掘村落的特色(比如建筑材料的不同,石板、木頭、夯土等),從材質、色彩、形制、符號等方面總結提煉出村落特點,精心提出修復方案,適當還原和修復傳統村落,把細微特點找出來,恢復村落原有的書屋、鐵匠鋪、豆腐坊、古驛道等要素。
(5)提出歷史環境要素保護的具體方法。把歷史環境要素的對象、位置、現存的問題找準,給出明確而具體的保護定位、保護模式,是修繕、修復、簡單加固、原樣利用還是封閉保護等等,都具體要明確。
(6)給出非遺保護利用的具體方法。要明確各類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內的傳統文化活動的場所、載體、活動人員等,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活動線路、活動場所等的保護、傳承人培養、農耕博物館的建設等具體的要求和措施。結合村落的活化利用,組織一些傳統文化活動、特色民俗項目等,進行活態保護與傳承。對村落有特點的農副產品、手工藝品、服裝服飾、特色美食等,要做好記錄、適當宣傳、發揮價值。
2、對發展有用
(1)新建房屋要傳承傳統建筑文化。增加提出新建房屋的風貌導引。在傳統建筑中,提煉比較有村落特色的5-8個要素,提煉出建筑的設計導則,進行不同組合,引導新建房屋。在形式上可以總結為好記、好用的三字經形式,例如“立斗墻、花格窗、明溝渠、石板路”等,運用到新建房屋中。
(2)要提出具體的產業選擇和空間落地。明確村落產業類型和定位,以“主導產業+輔助產業”的方法激活村落產業,豐富和拓寬發展渠道,比如:文化部門活動場所、老年活動機構、中小學生教育基地、校外拉練場地、文創基地、政府辦公場地、民宿等;吸引個人或企業長期租用持有等。要巧借旅游作為活化利用的藥引子,進行產權流轉試點,重新確定新需求,促進閑置或廢棄房屋的活化利用。
(3)明確對應各級管理需求。縣級明確管理的對象、鄉鎮級可指揮、可建設、可維修,引導式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指導和保護村落風貌的延續;村民可根據規劃內容對房屋進行日常維護或新建。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鄉村振興,到底要不要搞集體經濟?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