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這幾個項目有扶持,看過來
實現鄉村振興,鄉村產業振興是必須的,那么有哪些鄉村振興項目有一定政策扶持,咱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吧。
1、“互聯網+”農產品工程建設
通過“互聯網+”農產品工程建設,提高農業工作效率,是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項目。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對接關系。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振興,有利于農村消費擴容提質升級,增強農村發展后勁,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生態循環農業
通過加大對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的投資力度,推動農村的生態循環農業,推動資源的循環利用。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大趨勢,目前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企業正積極探索一些技術組合模式,打造適合熱帶農業的高效模式。
比如在冬季抓住內地無法種植紅托竹蓀的市場空窗期,在橡膠林下種植紅托竹蓀;紅托竹蓀種植結束后,菌渣作為高營養的有機質在夏季種植渡淡蔬菜,這不僅能緩解白沙夏季蔬菜供給不足問題,還提高了菌渣的利用效率,減少蔬菜種植的化肥投入。
3、鄉村旅游服務業
加強對鄉村旅游業的開發,將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突出農村地方特色,鼓勵對農家樂、民宿、采摘基地的建設,打造品質化鄉村旅游建設。聚焦重點區域,注重品質提升,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和多樣化發展,打造精品工程,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和休閑農業園區,推介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提升服務水平。
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提高服務水平,豐富生活性服務業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育主體、擴大應用、改善環境。
4、打造鄉村特色產業集群
通過多條產業鏈相結合,將種植、加工、冷鏈、物流、電商、營銷于一體的全產業集群。要聚焦農業主導產業,發揮農業食品保障功能、生態涵養功能、休閑體驗功能、文化傳承功能,來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引導形成農戶參與、企業帶動、科技支撐、金融助力格局,推動農業由“賣原料”向“賣加工品”轉變,由“賣大路貨”向“賣品牌產品”轉變,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實現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
經過多年打造,我國已形成34個產值超百億元的鄉村特色產業集群,催生了7000多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完善了利益聯結機制,擴大了農民就業增收的渠道。經測算,目前農業全產業鏈條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其他農民一般高30%以上。
5、現代農業產業園
打造農業品牌的農業產業園,將鄉村生產車間規范化,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去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安排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主導產業上,支持各地依托優勢特色產業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傾斜支持優質糧油、現代種業、健康養殖等產業園建設。在建設任務上,重點推進全產業鏈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推進綠色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產村融合發展。在資金支持上,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分1億元和0.7億元兩個檔次,對批準創建的國家產業園分年度予以支持。在建設區域上,產業園應布局在縣域內,區域范圍涉及2個及以上鄉鎮,不得整縣或跨縣創建。
6、鄉村新型服務
根據鄉村特色發展特色文化產業。保留原有當地鄉村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為服務當地居民的同時為旅游業增色添彩。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衛生、交通、信息、郵政等公共服務設施。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整理,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怎么做好鄉村振興規劃運營?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