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需要注意什么?
觀光農業是傳統農業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一種具有休閑、娛樂和知識功能的生態文化旅游。觀光農業將是一個重要的娛樂產業。農業觀光園作為觀光農業的主體,將得到進一步發展。觀光農業生態園是利用生態園區模式,在觀光園區內進行農業布局和生產,將農業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范、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的統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在一些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由于盲目開發或規劃不當,許多項目管理不善。
1、規劃不合理
一些生態公園的規劃設計沒有充分發掘生態公園的豐富資源,導致公園內部功能分區不清晰,旅游線路不清晰,產品結構單一,多層次利用當地豐富資源不足。其他生態公園由于自身規劃的影響,無法形成更大的吸引力,游客來源渠道相對簡單,難以吸引來自遙遠城市的外國游客。此外,生態公園主要采用自然生態的平衡模式進行管理。然而,園區部分工作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活常識缺乏,導致服務質量差,管理混亂,無法讓游客滿意。
2、旅游定位不好
生態公園發展以觀光農業為基礎,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維,加大旅游基礎設施投資,使農業與旅游業發展齊頭并進、相得益彰。目前,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公園僅憑借溫暖的氣候和特色風情,建造別墅和娛樂場所,開發大型度假區,偏離了生態農業旅游的主題。在開發旅游產品時,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沒有“培育優質產品”的理念,缺乏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特色產品。因此,整個生態公園的形象不明顯,品牌不突出,未能實現“人無我,人有我,人與我,人新我”的目標。最后,旅游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難以深入開發。
3、生態示范沒做好
一些生態公園是以觀光農業為幌子開發的,單純追求利潤,沒有采用生態農業的模式進行設計和生產。生產的無污染產品也以高投入換取高產量,而沒有完全遵循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這種缺乏文化內涵的生態公園經濟的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將大大降低。
4、農業科技示范與科普教育不到位
大多數生態公園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環保教育宣傳基地,無法為當地高校提供課外實踐基地和初級環保教育基地。此外,導游素質較低,生態公園難以發揮相應的教育功能,在周邊地區推廣和示范現代農業技術的成效不強,無法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鄉村旅游規劃,絕不能缺“人”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