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鄉的紅色旅游已步入正軌
發布日期:2019-06-13 點擊數:233
眾所周知,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的長虹鄉是革命圣地,不是小編瞎編的,你大可以百度看一下啊,長虹鄉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是閩浙贛省委舊址,是是新四軍的集結組編地,方志敏、關英、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遺跡。長虹鄉當然會注重發展紅色旅游了。如今長虹鄉積極尋求創新方式方法,“以紅帶綠、以綠托紅、紅綠結合”,以“黨建+旅游+扶貧”工作模式,擦亮紅色旅游品牌。
紅色旅游地有很多,如何在眾多景區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的游客?長虹鄉依托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紅軍被服廠、紅軍紀念館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組織鄉文旅辦人員通過實地調研、查閱文獻,深挖紅色資源精神內涵。同時整合了長虹鄉狀元文化、敬魚文化等文化底蘊,綜合開發形成特色。
為了吃好旅游飯,庫坑村借著紅色旅游的東風,大力改善景區周邊農村的環境、交通條件,改善服務和接待設施條件,將紅色旅游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實施旅游扶貧以來,景區農家樂由零星兩三家發展到40多家,從業人員近150人,特別是景區附近的“七彩家園”農家樂,在七一紅色旅游旺季,一個月營業額達5萬多元。結合紅色旅游主題,村民還原本賣不出去的土產野貨,包裝成紅色旅游商品。拓寬農戶收入渠道,增加收入來源。紅色旅游成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同時,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網絡電視等宣傳媒介,結合建黨、建軍、建國等重大革命紀念日,定期開展富有特色的旅游活動,如每月15日為常態化紅色體驗日,通過瞻仰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重走紅軍路,將紅色文化與干部教育有機融合。
另外利用紅色旅游產品的強兼容性,將北源狀元研學游與紅色旅游相結合,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形式新穎、吸引力強、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如吃一頓“憶苦思甜飯”、上一堂紅色歷史課、觀一場紅色演出等,延長紅色旅游產業鏈,滿足游客多樣化旅游需求。
在紅色旅游發展勢頭強勁的同時,如何讓游覽與傳承并舉、開發與管理并重、利用與保護并軌,是急需深入解決的課題。紅色景區不同于自然風景區,教育功能是應有之義。從經濟社會發展角度看,圍繞博物館、紀念館、國防教育基地結建旅游景區,是發展紅色旅游的大方向。
為推動紅色旅游提質升級、拓展紅色旅游項目、豐富紅色旅游文化,長虹鄉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通過推進紅色旅游講解員隊伍建設,提升景區品質。還有一些地方搜集整理紅色史料,編寫反映歷史史實、適合課外閱讀的書籍,豐富紅色旅游文化內涵,提升紅色旅游文化品位。上一篇:如何做好特色古鎮運營?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紅色旅游地有很多,如何在眾多景區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的游客?長虹鄉依托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紅軍被服廠、紅軍紀念館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組織鄉文旅辦人員通過實地調研、查閱文獻,深挖紅色資源精神內涵。同時整合了長虹鄉狀元文化、敬魚文化等文化底蘊,綜合開發形成特色。

同時,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網絡電視等宣傳媒介,結合建黨、建軍、建國等重大革命紀念日,定期開展富有特色的旅游活動,如每月15日為常態化紅色體驗日,通過瞻仰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重走紅軍路,將紅色文化與干部教育有機融合。
另外利用紅色旅游產品的強兼容性,將北源狀元研學游與紅色旅游相結合,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形式新穎、吸引力強、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如吃一頓“憶苦思甜飯”、上一堂紅色歷史課、觀一場紅色演出等,延長紅色旅游產業鏈,滿足游客多樣化旅游需求。

為推動紅色旅游提質升級、拓展紅色旅游項目、豐富紅色旅游文化,長虹鄉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通過推進紅色旅游講解員隊伍建設,提升景區品質。還有一些地方搜集整理紅色史料,編寫反映歷史史實、適合課外閱讀的書籍,豐富紅色旅游文化內涵,提升紅色旅游文化品位。上一篇:如何做好特色古鎮運營?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