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康養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日期:2020-09-27 點擊數:216
今年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年,鄉村振興中,文化振興是一大重點,都知道沒有文化的鄉村就沒有靈魂。所以未來文化康養規劃對于鄉村振興有一定助力作用。在2018年2月,國務院文件首提“文化康養”,既為鄉村發展提供了思路,也打開了養老產業新的發展大門。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了解文化康養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一、文化康養的概念及意義
隨著年齡的提高,逐漸步入老年狀態的人們由于各項身體機能的衰退,逐漸顯露出行動不便、記憶力減退等現象。
“康養”與“醫養”“護養”三者依據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程度,共同組成老年人生活養護狀態。具體來看,“康養”是指在身體狀態較好,大致康健的前提下的養老養生;“醫養”是隨著年老體衰,伴隨著疾病狀態下的養老生活;而“護養”則多指失能和半失能狀態下,無法自理,需要在他人連續性照料下養老狀態。多數進入“醫養”和“護養”階段的老人,由于生活上的不便和病痛的折磨,心理壓力較大,晚年的幸福感也大大降低。
據此,文化康養應運而生。筆者認為,文化康養是在老人處于相對健康狀態下,以文化熏陶的形式來促進身心愉悅,從而達到身體康健,頤養生活的目的。文化康養順應了人的社會屬性、文化屬性,從精神的層面豐富了老人的晚年所需。
二、我國文化康養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目前,我國“文化康養”現象逐步升溫,在城鄉范圍內都有所體現。如候鳥式康養旅游、豐富的老年文娛活動、老年大學等。從居家的文化參與到養老機構的文化熏陶,從當地民風民俗的學習傳承到新思想、新風氣的引入接納,各地用文化的智慧來緩解老人面對晚年的孤獨壓力,引導其通過多樣的群體互動和文化之旅來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從而減緩身體機能的衰退,減輕疾病的痛苦。
但各地差異化表現明顯。例如,伴隨著城鎮化的逐步推進,一方面,不少地方由傳統的鄉村逐步變成城市社區,面對高樓大廈和集中式的居住環境,老人們記憶中飯后閑談交心的時光及傳統的節日歡慶活動日漸減少,參與文化康養的路徑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在一些偏遠或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因地方發展基礎薄弱和相對的“人口空心化”,村莊文化建設和基礎保障工作并未能有效滿足當地或外來老人們的需求,與發展基礎和規劃較好的區域差距較大。
三、文化康養與鄉村振興戰略
1、鄉村振興為文化康養提供契機
在即將實現全面小康的今天,高質量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追求,老年人養老養生需求已不再是物質方面的,其文化需要帶來的心理慰藉和愉悅更為凸顯。
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依托良好的生態及文化基礎, 不斷推進如特色小鎮、老年文化禮堂、旅游文化節等建設,經濟及文化發展基礎日益提升。一方面為城市老人到農村進行文化康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了農村經濟及鄉風文明發展;另一方面,也有效滿足了農村老人的文化康養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康養為鄉村振興提供思路
融合生態、康養、文化、教育、旅游等為一體的特色“康養模式”將通過資本的引進和資源的開發帶動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思路。同時,在資源的開始過程中,不少參與的當地老年人也作為文化康養的供給者和受益者享受著文化康養的熏陶,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文化康養發展思考
1、有效加強對老年人觀念的引領
一方面,應注重引導老人正確認知自身的身體狀況和因離退休而產生的社會狀態的變化差異,降低其自身的落差感和挫敗感。
另一方面,應積極培養老年人學習的熱情和能力,使其更快更好地學習接受新鮮事物,如城鄉的轉變、互聯網的使用等。積極轉變其養老觀念,加強其健康管理能力,培育其興趣愛好,提升其精神層次,引領其積極參與城鄉各領域的文化發展建設。
2、不斷推進老年人文化活動建設
為給老年人營造良好的文化康養氛圍,應加強各類組織關于老年人文化活動建設,如積極開展社區文娛服務、加強養老機構的文娛康養比重,有效推進“送戲下鄉”等居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活動建設等,為居民享受相應的文娛活動提供廣泛的物質基礎。
3、積極培育文化康養產業新發展
要借助“文化+”,積極培育融合健康、養老、養生、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多業態康養產業,通過延展產業鏈和價值鏈,提升產業附加值。通過行業引領,在潛移默化中促進老年人文化康養觀念的形成。
4、加快文化康養法律及管理體系建設
要加強對老年人文化市場、養老市場等的法律保障及監管體系、提高老年人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要理順文化康養各方主體的責任和關系,逐步建立政府引導、產業推進、家庭支撐、社會組織補充的農村文化康養模式。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開發文旅項目過程中,策劃、規劃哪個重要?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文化康養的概念及意義
隨著年齡的提高,逐漸步入老年狀態的人們由于各項身體機能的衰退,逐漸顯露出行動不便、記憶力減退等現象。
“康養”與“醫養”“護養”三者依據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程度,共同組成老年人生活養護狀態。具體來看,“康養”是指在身體狀態較好,大致康健的前提下的養老養生;“醫養”是隨著年老體衰,伴隨著疾病狀態下的養老生活;而“護養”則多指失能和半失能狀態下,無法自理,需要在他人連續性照料下養老狀態。多數進入“醫養”和“護養”階段的老人,由于生活上的不便和病痛的折磨,心理壓力較大,晚年的幸福感也大大降低。

二、我國文化康養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目前,我國“文化康養”現象逐步升溫,在城鄉范圍內都有所體現。如候鳥式康養旅游、豐富的老年文娛活動、老年大學等。從居家的文化參與到養老機構的文化熏陶,從當地民風民俗的學習傳承到新思想、新風氣的引入接納,各地用文化的智慧來緩解老人面對晚年的孤獨壓力,引導其通過多樣的群體互動和文化之旅來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從而減緩身體機能的衰退,減輕疾病的痛苦。
但各地差異化表現明顯。例如,伴隨著城鎮化的逐步推進,一方面,不少地方由傳統的鄉村逐步變成城市社區,面對高樓大廈和集中式的居住環境,老人們記憶中飯后閑談交心的時光及傳統的節日歡慶活動日漸減少,參與文化康養的路徑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在一些偏遠或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因地方發展基礎薄弱和相對的“人口空心化”,村莊文化建設和基礎保障工作并未能有效滿足當地或外來老人們的需求,與發展基礎和規劃較好的區域差距較大。
三、文化康養與鄉村振興戰略
1、鄉村振興為文化康養提供契機
在即將實現全面小康的今天,高質量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追求,老年人養老養生需求已不再是物質方面的,其文化需要帶來的心理慰藉和愉悅更為凸顯。
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依托良好的生態及文化基礎, 不斷推進如特色小鎮、老年文化禮堂、旅游文化節等建設,經濟及文化發展基礎日益提升。一方面為城市老人到農村進行文化康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了農村經濟及鄉風文明發展;另一方面,也有效滿足了農村老人的文化康養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康養為鄉村振興提供思路
融合生態、康養、文化、教育、旅游等為一體的特色“康養模式”將通過資本的引進和資源的開發帶動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思路。同時,在資源的開始過程中,不少參與的當地老年人也作為文化康養的供給者和受益者享受著文化康養的熏陶,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文化康養發展思考
1、有效加強對老年人觀念的引領
一方面,應注重引導老人正確認知自身的身體狀況和因離退休而產生的社會狀態的變化差異,降低其自身的落差感和挫敗感。

2、不斷推進老年人文化活動建設
為給老年人營造良好的文化康養氛圍,應加強各類組織關于老年人文化活動建設,如積極開展社區文娛服務、加強養老機構的文娛康養比重,有效推進“送戲下鄉”等居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活動建設等,為居民享受相應的文娛活動提供廣泛的物質基礎。
3、積極培育文化康養產業新發展
要借助“文化+”,積極培育融合健康、養老、養生、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多業態康養產業,通過延展產業鏈和價值鏈,提升產業附加值。通過行業引領,在潛移默化中促進老年人文化康養觀念的形成。
4、加快文化康養法律及管理體系建設
要加強對老年人文化市場、養老市場等的法律保障及監管體系、提高老年人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要理順文化康養各方主體的責任和關系,逐步建立政府引導、產業推進、家庭支撐、社會組織補充的農村文化康養模式。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開發文旅項目過程中,策劃、規劃哪個重要?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