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康養—未來農村發展的新模式
發布日期:2020-12-30 點擊數:209
近幾年,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健康農業、養生農業提得很火,但是康養農業還沒有引起高度關注。肺炎疫情讓我們對健康有了更多的認識,“健康中國”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康養農業將會再次成為文旅熱點。
一、田園康養,康養農業概念
康養農業,實質是健康產業的一個分支,是康養產業的重要支撐,是傳統農業的升級版,是健康農業與養生農業的結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將傳統的第一產業要素與第三產業要素相融合,以健康為宗旨,以“三農”(農村、農業和農民)為載體,以科學養生方法為指導的新業態。本質是為健康長壽服務的農業。
它要求,生產的安全、環境的綠色、心身的健康,以最小的成本實現農業附加值最大限度的提升,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極值農業和高能農業。負效應最小,正效應最大。由于康養農業是為健康長壽服務的農業,實際是“六次產業”,就是三次產業相加1+2+3=6,三次產業乘積即融合1*2*3=6,任何一個為0整個結果為0,就是融合。康養農業就是三次產業的組合與融合。
二、業態轉變如何做?
簡單農業向高能農業的轉變??叼B理念與農業的結合不是簡單的1+1=2,若將康養和農業互為圓心和半徑,創造出的產業能級將實現指數級提升,達到中國農業的4.0版(小農經濟為1.0版,機械化農業為2.0版,精準農業為3.0版)。
2、體力農業向智本農業的轉變。“智本農業”是指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通過引入現代技術裝備和高級專業人才,將云計算、傳感網、3s現代信息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及農業、營銷、文化、旅游等多領域專家的智慧與知識,集成應用于農業產業鏈上的生產、加工、營銷等各個環節,逐步向“數字農業”發展。與傳統農業相比,勞動力成本占比下降,智慧和資本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
3、單主體農業向多主體農業轉變。傳統的農業農業生產過程主體是農民,農民的收入也主要來自于農產品。而康養農業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除傳統農民外,農業生產過程中還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深度參與。農民的收入不僅源于農產品(第一產業),還通過農產品加工以及消費者服務等(第三產業),這樣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的附加值。
4、溫飽農業向健康農業的轉變??叼B農業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是消費者滿足了溫飽到安全的需求之后,對農產品提出的新要求。健康農業不僅要求健康的生產理念、健康的產出地、健康的生產方式、健康的生產過程,還要求健康的消費理念和健康的消費方式。
5、純粹農業向養生農業轉變。傳統的農業僅僅是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養生農業則強調依托農業,享受田園生活。它以田園為生活空間,以農作、農事、農活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是回歸自然、享受生命、修身養性、度假休閑、健康身體、治療疾病、頤養天年的一種生活方式。將田園生活作為休閑度假,可以“靜養”;作為農耕體驗,可以“動”養;作為文化熏陶,還可以“和”養,體驗“與世無爭、自給自足”是農業文化精髓。
三、消費群體有哪些?
1、婦孕嬰幼康養
婦孕嬰幼康養是康養產業中新的分支,隨著社會和家庭對婦孕嬰幼群體重視度的不斷提升以及該群體消費轉向多元化,婦孕嬰幼的健康需求不再局限于醫療保健,更多母嬰健康產品服務持續涌現,如產前檢測、產后恢復、胎兒早教、小兒推拿、婦幼膳食、益智玩具等其他圍繞婦孕嬰幼群體的康養產品。
2、青少年康養
是指為滿足青少年群體康養需要的產業集合。因此,針對這一群體的康養供給更多是圍繞教育、體育、旅游、美容、養生以及心理咨詢等方面展開,如健身賽事、康復醫療、中醫藥療養、亞健康防治、美體美容、心理診療等相關產品與服務。
3、中老年康養
由于業界始終將健康和養老視為康養產業的主要組成,且現階段中國社會加速步入老齡化,因此中老年康養長久以來都集中或等同于養老產業。就現階段該群體實際需求來看,中老年康養不僅包含養老產業,還包含醫療旅游、慢病管理、健康檢測、營養膳食、老年文化等相關及周邊產業。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鄉村旅游規劃如何才能留住游客的“心”?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田園康養,康養農業概念
康養農業,實質是健康產業的一個分支,是康養產業的重要支撐,是傳統農業的升級版,是健康農業與養生農業的結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將傳統的第一產業要素與第三產業要素相融合,以健康為宗旨,以“三農”(農村、農業和農民)為載體,以科學養生方法為指導的新業態。本質是為健康長壽服務的農業。

二、業態轉變如何做?
簡單農業向高能農業的轉變??叼B理念與農業的結合不是簡單的1+1=2,若將康養和農業互為圓心和半徑,創造出的產業能級將實現指數級提升,達到中國農業的4.0版(小農經濟為1.0版,機械化農業為2.0版,精準農業為3.0版)。
2、體力農業向智本農業的轉變。“智本農業”是指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通過引入現代技術裝備和高級專業人才,將云計算、傳感網、3s現代信息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及農業、營銷、文化、旅游等多領域專家的智慧與知識,集成應用于農業產業鏈上的生產、加工、營銷等各個環節,逐步向“數字農業”發展。與傳統農業相比,勞動力成本占比下降,智慧和資本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
3、單主體農業向多主體農業轉變。傳統的農業農業生產過程主體是農民,農民的收入也主要來自于農產品。而康養農業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除傳統農民外,農業生產過程中還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深度參與。農民的收入不僅源于農產品(第一產業),還通過農產品加工以及消費者服務等(第三產業),這樣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的附加值。
4、溫飽農業向健康農業的轉變??叼B農業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是消費者滿足了溫飽到安全的需求之后,對農產品提出的新要求。健康農業不僅要求健康的生產理念、健康的產出地、健康的生產方式、健康的生產過程,還要求健康的消費理念和健康的消費方式。
5、純粹農業向養生農業轉變。傳統的農業僅僅是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養生農業則強調依托農業,享受田園生活。它以田園為生活空間,以農作、農事、農活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是回歸自然、享受生命、修身養性、度假休閑、健康身體、治療疾病、頤養天年的一種生活方式。將田園生活作為休閑度假,可以“靜養”;作為農耕體驗,可以“動”養;作為文化熏陶,還可以“和”養,體驗“與世無爭、自給自足”是農業文化精髓。

1、婦孕嬰幼康養
婦孕嬰幼康養是康養產業中新的分支,隨著社會和家庭對婦孕嬰幼群體重視度的不斷提升以及該群體消費轉向多元化,婦孕嬰幼的健康需求不再局限于醫療保健,更多母嬰健康產品服務持續涌現,如產前檢測、產后恢復、胎兒早教、小兒推拿、婦幼膳食、益智玩具等其他圍繞婦孕嬰幼群體的康養產品。
2、青少年康養
是指為滿足青少年群體康養需要的產業集合。因此,針對這一群體的康養供給更多是圍繞教育、體育、旅游、美容、養生以及心理咨詢等方面展開,如健身賽事、康復醫療、中醫藥療養、亞健康防治、美體美容、心理診療等相關產品與服務。
3、中老年康養
由于業界始終將健康和養老視為康養產業的主要組成,且現階段中國社會加速步入老齡化,因此中老年康養長久以來都集中或等同于養老產業。就現階段該群體實際需求來看,中老年康養不僅包含養老產業,還包含醫療旅游、慢病管理、健康檢測、營養膳食、老年文化等相關及周邊產業。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nbmdkl.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鄉村旅游規劃如何才能留住游客的“心”?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