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是如何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
發布日期:2021-07-23 點擊數:117
今年以來,陜西榆林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找準著力點、拿出硬措施,扎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高標起步、高點開局。
1、提高政治站位,對標定向轉機制
榆林市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鄉村振興局,成員包括黨委政府50個單位。明確了領導小組運行規則和成員單位職責,構建起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領導體系。同時創新工作推進機制,建立“一月一推進、兩月一審計、一季一點評”工作機制。發揮審計第三只眼作用,每兩個月對專項工作進行審計,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此外,以季度為節點開展工作點評,及時總結工作經驗,曬成績、找不足、抓落實。
2、聚焦主責主業,鞏固成果守底線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組建由24個成員單位業務骨干參加的政策研討行業專家庫,強化政策咨詢指導,舉辦五期有效銜接政策學習研討班,有效提升了干部政策和能力水平;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建立市級相關行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信息一月一比對、下發風險提示書,協同行業部門落實幫扶措施,逐戶跟蹤幫扶成效,形成精準監測幫扶閉環。強化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大脫貧人口技能培訓,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和社區工廠吸納就近就地就業,全市目前脫貧勞動力返崗復工13.74萬人。在持續抓好專項扶貧方面,截至7月5日,投放小額信貸2686戶1.23億元,互助資金發放借款3.97億元;光伏電站純收益3.54億元,開發公益性崗位3924個。
3、創新工作方法,突出重點抓銜接
抓實項目資金銜接,保持市級銜接資金投入只增不減,市級安排銜接資金9億元,較去年增長4.2%。對脫貧攻堅期內形成的153.5億元扶貧資產,進一步明晰產權歸屬,落實管護責任,確保經營性資產收益規范分配、公益性資產長期發揮效益。抓牢搬遷后扶銜接,細化落實各縣市區及17個市直部門年度任務,下達5000萬元專項資金,持續完善搬遷安置點產業、社區工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抓嚴督查督導銜接,建立常態化督導制度,組織開展三輪綜合督導調研,覆蓋全市12個縣市區、103個鄉鎮、189個村。
4、強化幫扶隊伍,接續奮斗促振興
堅持因村精準派人,將農業農村、林草、水利部門的隊伍派駐到農業基礎薄弱的村,抽調發改、人社、國土、民政等單位精兵強將組成13支工作隊,派駐到12個800人以上的安置點和1個整村搬遷點,全面提升移民社區治理能力。加強駐村隊伍管理,成立由組織、紀檢和鄉村振興等8個部門組成的駐村隊伍管理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明確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工作職責任務,用制度管人管事。扎實有序開展輪換,設置1個月的“傳幫帶”交接期,要求新任駐村干部基本達到村情戶情、扶持政策、幫扶措施、工作成效、未來規劃等“五個一口清”。制定管理考核辦法,激勵駐村干部全身心投入鄉村振興,確保干部“派得出、管得住、用得好”。截至目前,全市938名第一書記、2831名工作隊員已全部調整派駐到位。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打造文旅小鎮只需要做好這4點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1、提高政治站位,對標定向轉機制
榆林市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鄉村振興局,成員包括黨委政府50個單位。明確了領導小組運行規則和成員單位職責,構建起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領導體系。同時創新工作推進機制,建立“一月一推進、兩月一審計、一季一點評”工作機制。發揮審計第三只眼作用,每兩個月對專項工作進行審計,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此外,以季度為節點開展工作點評,及時總結工作經驗,曬成績、找不足、抓落實。
2、聚焦主責主業,鞏固成果守底線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組建由24個成員單位業務骨干參加的政策研討行業專家庫,強化政策咨詢指導,舉辦五期有效銜接政策學習研討班,有效提升了干部政策和能力水平;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建立市級相關行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信息一月一比對、下發風險提示書,協同行業部門落實幫扶措施,逐戶跟蹤幫扶成效,形成精準監測幫扶閉環。強化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大脫貧人口技能培訓,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和社區工廠吸納就近就地就業,全市目前脫貧勞動力返崗復工13.74萬人。在持續抓好專項扶貧方面,截至7月5日,投放小額信貸2686戶1.23億元,互助資金發放借款3.97億元;光伏電站純收益3.54億元,開發公益性崗位3924個。

抓實項目資金銜接,保持市級銜接資金投入只增不減,市級安排銜接資金9億元,較去年增長4.2%。對脫貧攻堅期內形成的153.5億元扶貧資產,進一步明晰產權歸屬,落實管護責任,確保經營性資產收益規范分配、公益性資產長期發揮效益。抓牢搬遷后扶銜接,細化落實各縣市區及17個市直部門年度任務,下達5000萬元專項資金,持續完善搬遷安置點產業、社區工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抓嚴督查督導銜接,建立常態化督導制度,組織開展三輪綜合督導調研,覆蓋全市12個縣市區、103個鄉鎮、189個村。
4、強化幫扶隊伍,接續奮斗促振興
堅持因村精準派人,將農業農村、林草、水利部門的隊伍派駐到農業基礎薄弱的村,抽調發改、人社、國土、民政等單位精兵強將組成13支工作隊,派駐到12個800人以上的安置點和1個整村搬遷點,全面提升移民社區治理能力。加強駐村隊伍管理,成立由組織、紀檢和鄉村振興等8個部門組成的駐村隊伍管理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明確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工作職責任務,用制度管人管事。扎實有序開展輪換,設置1個月的“傳幫帶”交接期,要求新任駐村干部基本達到村情戶情、扶持政策、幫扶措施、工作成效、未來規劃等“五個一口清”。制定管理考核辦法,激勵駐村干部全身心投入鄉村振興,確保干部“派得出、管得住、用得好”。截至目前,全市938名第一書記、2831名工作隊員已全部調整派駐到位。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打造文旅小鎮只需要做好這4點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