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需要提防5大誤區
發布日期:2021-08-19 點擊數:79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鄉村振興當下是市場的熱門話題,這就引來很多企業對鄉村振興的垂涎。不過目前看我國鄉村振興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對于鄉村振興的成敗要理性對待,好的我們要學習,壞的就要避免。所以今天小編來帶大家了解鄉村振興需要提防的5大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以增加鄉村人口為目標。一些基層干部,認為鄉村振興的標志是本鄉本村人越來越多了,就是興旺了,就是振興了。這個思路是錯誤的。鄉村最大的矛盾是人地矛盾,吸引幾個能人回鄉可以,吸引太多青壯年回鄉,一定出亂子。鄉村振興是要把人均收入提上去,而不是把規模做上去。不要被所謂農村“空心化”的說法誤導,事實證明,農村空心化(青壯年都外出了、只留老人婦幼在家)確實帶來農村衰敗,但并沒有帶來農村崩潰,農村沒有亂。大量農村青壯年、剩余勞動力進城了,把就業壓力、治安壓力、維穩壓力轉移到城市,然后通過打工收入反哺滯留農村的父母妻兒,保障后者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這也許不是最優,但起碼是次優。決不能做大而不強的鄉村,更不能以考慮鄉村回流人口作為振興考核指標。鄉村振興一定是減少農民而不是增加農民,一定是減少非農就業而不是增加農業就業。所以,鄉村振興絕對不是逆城鎮化,而是要與新型城鎮化國家戰略緊密協同,共同促進高質量城鎮化的實現。
第二個誤區是以擴大產業規模為目標。鄉村產業,首先要環保、生態,其次才是要賺錢、能切實給農民增加收入,第三是解決就業,尤其是“老弱病殘”的就業。但目前來看,鄉村就業壓力并不急迫,主要是增收壓力大。片面追求鄉村產業規模,把鄉村看作是城市之外的又一個生產基地,就違背了鄉村與城市的分工體系。鄉村振興是為了生態(環境生態、社會生態、文化生態),而不是為了生產。振興什么樣的鄉村產業,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要想清楚,是解決就業問題,還是解決收入問題;收入方面,是解決農戶個人收入,還是集體收入、政府收入,這直接涉及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還是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產業。不同產業的效果很不一樣,需要的政策扶持也很不一樣。
第三個誤區是所有鄉所有村都要振興。鄉村振興是整體上的振興,不意味著所有鄉村都一定要保留、都要振興。有條件的、基礎好的特色村,應該支持做大做強和鼓勵周邊鄉村向其靠攏乃至合并。基礎條件很差、地處偏遠的村落,要努力動員整村遷居。動員不了,也起碼順其自然,全國已經有數萬個自然村消失,該消失的村莊就要讓其消失。
第四個誤區是將振興與脫貧相互混淆。脫貧解決的是絕對貧困,鄉村振興是長期事業,包括一部分絕對貧困的脫貧,但更多解決的是相對貧困。相對貧困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只要有人在,就有差別和分化。希望一次分配就抹平差別,不客觀不現實,違反經濟規律。只能通過二次分配來緩解初次分配的差別分化。
第五個誤區是政府要背負所有的責任。政府對脫貧和保障基本生活水準有責任,對秩序治理和提供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有責任,但對鄉村能否興旺,尤其是具體某個村、某個鄉的產業能否興旺并沒有責任,不能做無限政府。基層社區可以通過政府公共服務購買引入社會組織社會力量,但并不應該具有“造血”功能,就應該以轉移支付和保障功能為主。村干部乃至鄉干部都不應該承擔經濟發展的職責,客觀上沒有這個能力,不能沒有條件也要上。基層干部管經濟,自背包袱,越陷越深。同時,各種補助要量力而行,做到可持續發展,財政壓力已經越來越大,不能盲目高標準和高承諾。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養老地產景觀設計原則有哪些?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第一個誤區是以增加鄉村人口為目標。一些基層干部,認為鄉村振興的標志是本鄉本村人越來越多了,就是興旺了,就是振興了。這個思路是錯誤的。鄉村最大的矛盾是人地矛盾,吸引幾個能人回鄉可以,吸引太多青壯年回鄉,一定出亂子。鄉村振興是要把人均收入提上去,而不是把規模做上去。不要被所謂農村“空心化”的說法誤導,事實證明,農村空心化(青壯年都外出了、只留老人婦幼在家)確實帶來農村衰敗,但并沒有帶來農村崩潰,農村沒有亂。大量農村青壯年、剩余勞動力進城了,把就業壓力、治安壓力、維穩壓力轉移到城市,然后通過打工收入反哺滯留農村的父母妻兒,保障后者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這也許不是最優,但起碼是次優。決不能做大而不強的鄉村,更不能以考慮鄉村回流人口作為振興考核指標。鄉村振興一定是減少農民而不是增加農民,一定是減少非農就業而不是增加農業就業。所以,鄉村振興絕對不是逆城鎮化,而是要與新型城鎮化國家戰略緊密協同,共同促進高質量城鎮化的實現。
第二個誤區是以擴大產業規模為目標。鄉村產業,首先要環保、生態,其次才是要賺錢、能切實給農民增加收入,第三是解決就業,尤其是“老弱病殘”的就業。但目前來看,鄉村就業壓力并不急迫,主要是增收壓力大。片面追求鄉村產業規模,把鄉村看作是城市之外的又一個生產基地,就違背了鄉村與城市的分工體系。鄉村振興是為了生態(環境生態、社會生態、文化生態),而不是為了生產。振興什么樣的鄉村產業,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要想清楚,是解決就業問題,還是解決收入問題;收入方面,是解決農戶個人收入,還是集體收入、政府收入,這直接涉及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還是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產業。不同產業的效果很不一樣,需要的政策扶持也很不一樣。
第三個誤區是所有鄉所有村都要振興。鄉村振興是整體上的振興,不意味著所有鄉村都一定要保留、都要振興。有條件的、基礎好的特色村,應該支持做大做強和鼓勵周邊鄉村向其靠攏乃至合并。基礎條件很差、地處偏遠的村落,要努力動員整村遷居。動員不了,也起碼順其自然,全國已經有數萬個自然村消失,該消失的村莊就要讓其消失。
第四個誤區是將振興與脫貧相互混淆。脫貧解決的是絕對貧困,鄉村振興是長期事業,包括一部分絕對貧困的脫貧,但更多解決的是相對貧困。相對貧困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只要有人在,就有差別和分化。希望一次分配就抹平差別,不客觀不現實,違反經濟規律。只能通過二次分配來緩解初次分配的差別分化。
第五個誤區是政府要背負所有的責任。政府對脫貧和保障基本生活水準有責任,對秩序治理和提供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有責任,但對鄉村能否興旺,尤其是具體某個村、某個鄉的產業能否興旺并沒有責任,不能做無限政府。基層社區可以通過政府公共服務購買引入社會組織社會力量,但并不應該具有“造血”功能,就應該以轉移支付和保障功能為主。村干部乃至鄉干部都不應該承擔經濟發展的職責,客觀上沒有這個能力,不能沒有條件也要上。基層干部管經濟,自背包袱,越陷越深。同時,各種補助要量力而行,做到可持續發展,財政壓力已經越來越大,不能盲目高標準和高承諾。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養老地產景觀設計原則有哪些?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