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做好這4點就會很高效
鄉村振興是在農業農村仍然比較薄弱的基礎上開展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國社會一個較長歷史時期的主要矛盾,實施鄉村振興需要沉心靜氣,謀定而后動。在具體推進過程中,要防止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
第一、要在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加快發展上取得更大成效。要積極爭取惠農政策。對中央和省、市、特關于強農惠農的政策做到了然于胸,暢通項目信息溝通渠道,立足本地實際,組織各種涉農項目的篩選、包裝、申報,把政策轉化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真金白銀”。要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堅持“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差別競爭”的思路,根據實際不同的情況、基礎和優勢,多做揚長避短的文章,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加快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要以“突出特色、重視科技、提高質量”去闖市場、創品牌、增效益。加快發展物業經濟,盤活村級集體“三資”(資產資源資金),促進村集體經濟收入可持續增長。要提高產業化水平。大力培育生產經營型、技術服務型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組織。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拉長產業鏈條。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完善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參與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進一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第二、要在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上取得更大成效。要完善服務網絡。調整優化村黨組織設置,積極構建村黨組織、黨員中心戶“四位一體”的組織架構,延伸服務觸角。以“訴求代言、事務代辦、便民代理”等為主要內容,建立村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要整合服務資源。以推進“惠民黨建”為重點,積極整合組織資源、社會資源、服務資源,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提升服務水平。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辦好一批實事好事,協調解決一批矛盾問題,讓群眾得到實惠,看到變化。要建好服務陣地。深入推進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完善黨員活動、村民議事、教育培訓、文化娛樂、代辦服務等陣地功能。推進村黨組織信息化建設,利用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網上村村通”等平臺,開展教育培訓活動,提升黨員群眾致富本領。
第三、要在推動雙強型村居干部隊伍建設上取得更大成效。要以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為載體,帶領村委班子成員共同學習提高。要及早謀劃村“兩委”班子建設工作。要加強自身建設,嚴于律己,發揮好示范、帶動、聯絡作用,帶領村干部在發展產業、運作項目、處理村內事務中摸到門道、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致富帶富的能力。要以完善制度為根本,推動村級班子規范運行。進一步完善民主理財制度,實現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進一步落實村務公開制度,及時將有關資金使用方向、收入分配等情況告知于民。進一步規范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現在有的地方還多了一條報上級黨委審批同意),切實提高村“兩委”班子成員決策能力和依法治村水平。要以干部梯次化培養為抓手,進一步優化村干部隊伍結構。多給大學生、年輕村官壓擔子、指路子、搭臺子,幫助他們快速成長成熟。重視村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做好農村黨員的發展及教育管理工作,為派駐村打造一支永不撤離的“工作隊”。
第四、要在推動文明創建促進和諧穩定上取得更大成效。要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當前,鄰里關系、婚姻家庭、房屋宅基地的矛盾仍然多發,勞動爭議、征地拆遷、醫療糾紛等特殊領域的糾紛時有發生。我們要經常到群眾家中走訪,了解村情社情民意,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要積極開展文明創建和“平安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引導群眾破除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倡導家庭和睦、鄰里和諧,不斷提升社會和諧文明程度。抓好平安村居建設,完善治安防控機制,健全群防群治網絡,有效增強群眾的安全感。要加強村居環境建設。結合村情實際,加快農路、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深入推進村莊環境整治,改善村居面貌,著力打造宜居和諧的生態環境。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魯甸:“文旅融合”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