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文旅融合”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
近年來,魯甸縣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總體思路,以構建適應群眾需求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為目標,開展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推動資源共享和整體效能提升,更好地為群眾提供高品質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
每年櫻桃成熟時節,魯甸縣龍頭山鎮黨委、鎮政府提前謀劃、精心打造,本著政府搭臺、企業商家為主體、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為原則,緊緊圍繞“文化搭臺、旅游唱戲”的工作思路,以新時代政治文化、朱提銀歷史文化、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先進性文化為文化支撐,以賞心悅目、至善至美的民俗活動為旅游支撐,全面對外展示“花椒特色小鎮”風土人情,讓到龍頭山鎮的游客切身體會“一座新城的崛起,四個自信的凝聚”所帶來的震撼,全力打造“千年朱提銀,錦繡龍頭山”。目前,龍頭山鎮龍泉社區被評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
龍頭山只是魯甸縣依托文化和旅游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打造比較成功的一個示范點之一。魯甸縣按照抓發展就是抓產業,抓產業就是抓項目的思路,依托現有的文化旅游資源,除抓住魯甸6.5級地震新增的文化旅游資源(一園三館中的地震遺址公園、抗震救災紀念館、防災減災體驗館、朱提銀文化展覽館以及生命橋等)為契機,進一步挖掘朱提銀文化,使之成為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文化旅游資源品牌。將圍繞打造大旅游、大景區帶動大發展理念,以“一中心、一環線、三片區”為空間發展布局,依托都香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在梭山鎮著力打造魯甸縣兩江峽谷溫泉旅游度假區,依托轎頂山獨特的自然風光打造轎頂山旅游風景區。另外,為使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今后的項目建設從文化和旅游兩方面進行謀劃,繼續推進總分館建設,103個村(社區)基層文化服務設施進一步普惠廣大人民群眾,改造提升現有文化基礎設施,修繕轄區內文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魯甸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構筑面向未來的文化新優勢,積極打造公共文化設施樣板區、公共文化服務引領區、公共文化效能先行區,把魯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保護建設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的著力點之一,發揮專家引領作用,激發村民參與熱情,把魯甸特色文創產品做大做強。發揮圖書館、文化館數字總分館制的優勢,通過公共文化數字總分體系“中央課堂”實時傳輸系統,把“中央課堂”教學視頻影像實時傳輸到13個數字分館,每個鄉(鎮、街道)文藝團隊可以通過數字分館的電子屏收看“中央課堂”專業老師的教學直播。同時,“中央課堂”的專業老師通過總館的電子顯示屏看到各個鄉(鎮、街道)數字分館學員們的學習畫面,及時進行遠程指導。
魯甸縣文化旅游融合的基礎是發展旅游產業、文創產品和服務設計的融合,是“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兩種模式,“文化+旅游”就是讓文化產品在旅游過程中產生經濟附加值,“旅游+文化”就是在旅游產品中融入文化元素,是當前鄉村文旅融合市場需求、產品創新、技術升級進步的推動。下一步,魯甸將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鄉村振興規劃,如何傳承傳統村落文化?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