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旅游未來發展前途光明?
發布日期:2021-07-27 點擊數:196
康養產業涵蓋了健康、養老、養生、醫療、旅游、體育、文化、綠色農業等諸多業態,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備受關注的新興產業。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國家對經濟內循環更加重視,康養產業發展迎來了空前的機遇。但現有的政策養老、企業養老、社區養老等傳統養老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今老齡化社會下老年市場日益增長的身心需求。根據目前康養的現狀,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分析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一、加強資源整合,強化頂層設計
康養產業是具有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產業鏈條長等特點的復合型產業,其涉及范圍廣、涉及部門多。因此,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均需根據現行旅游業、農業、醫藥產業等行業基礎和發展規劃,站在整合全社會生態資源、醫療資源、生物醫藥等資源高度的基礎上,將康養產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重要戰略的地位,建立完備的政策法規體系;二是在體制機制改革、標準制定、平臺構建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工作,組織統籌規劃,進行總體布局,注重規劃編制,并實施評估及時調整與修正相關政策,從頂層設計層面著手統籌好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康養機構以及金融機構在內的各方面力量,構建全方位養老服務體系;三是還要做好康養產業自身發展規劃,根據市場實際需求布局和發展康養產業,創新養老模式,設計與開發養老產品和服務,將康養產業視為有機統一整體做好統籌工作。四是在發展布局層面上,對養老服務產業和項目要有所偏向,在市場準入、土地政策、融資支持、人才支撐上給予扶持,鼓勵、支持與引導康養產業的發展,實現與人口政策、社會保障、老年醫療等的協調發展。
二、完善政策配套,強化執行落實
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康養產業相關扶持政策落實到位。近年來,針對改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采取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措施,針對性很強,可以說是推動康養產業大發展,大突破的及時雨和催化劑,各地確實要在怎樣使這些政策執行好,落實好上動腦子、下功夫。為此,一方面,應加強土地、稅收、信貸、財政等配套政策的支持,研究和制定康養產業發展的投資支持政策,特別是在影響養老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如用地、水電、稅收及各種補貼上出臺更加詳細并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為養老產業提供綠色通道和優先支持。另一方面,完善地方保障支持政策與措施,抓好放寬養老服務市場準入、完善地方土地政策、創新融資政策、強化人才支撐四個環節,將國家政策具體化,根據地方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相應的配套實施機制。
三、完善市場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通常由政府主導提供的康養服務,相對有保障,但效率較低,成本較高,由市場提供的康養服務,規范性相對弱一些,但效率非常高。政府是兜底的,滿足基本需求沒有問題,但是足夠多、高品質的康養服務,還是需要市場化來提供。要理清政府與市場關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康養產業中政府起主導作用,市場發揮主體作用。對于該放給市場的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管好管到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一是放寬準入、鼓勵競爭,對各類企業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公平競爭,而不是鼓勵央企、國企等國有資源過多參與提供市場化的康養服務。二是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承接當地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等服務。三是在金融上實現差別待遇,對于康養產業有所扶持與支持,有效解決投資人有錢無處投而養老產業又找不到錢的問題。對中小民營企業,加強信貸支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源重點投向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并持續減費讓利,彌補金融領域制度短板。通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養老市場主體的活力、韌性和創新力,以進一步深化養老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拓寬融資渠道,強化金融支撐
在新時代,養老金金融是應對老齡化的戰略性選擇,加強金融和養老產業高度融合是夯實康養產業金融創新的基礎。
一方面從整體上來說,要打造康養產業完整金融生態系統,拓寬養老產業金融服務門類,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融支撐體系,積極探索應收賬款、動產、知識產權、股權等抵押貸款創新,大力推動養老專項債務融資工具、養老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養老信托計劃、養老設施租賃等服務平臺建設,突出保險業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創新,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給予綠色通道上市融資,以及強化技術創新,開發現代融資和支付工具,加快互聯網金融創新平臺、產品和服務創新,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另一方面各融資渠道也要著力提高康養產業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把握康養產業高投入、低收益、回報周期長等特點開發差異化產品,積極研發具有康養產業特色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真正滿足康養產業發展需求,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有效金融供給。
五、注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促進項目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康養產業的發展明顯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單純依賴政府難以補齊短板,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與積極性,實施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這種模式對接養老服務產業,是我國康養產業突破瓶頸,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康養產業與混合所有制模式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康養產業和混合所有制模式都具有投資金額大、回收周期長的投入與產出特征,兩者具有相同的對接基礎。模式和康養產業都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的特點。二是康養產業是非常適合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建設和運營的領域。混合所有制創新機制能夠為康養產業提供更專業化、更低成本和更優質的服務,而且參與康養產業混合所有制項目的社會力量主要還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具有經營機制靈活、成本控制能力強等優勢,有利于實現康養產業項目的提質增效。三是優化康養產業混合所有制運行機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信用約束機制,以包容審慎原則引入社會資本,科學合理搭建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機制。四是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老年健康服務業,促進社會化、多元化機構養老服務水平的提高,形成政府財政和民間資本間互相協作、互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解決人口老齡化社會下養老問題提供根本出路及必然選擇,增強經濟未來發展的動力。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鄉村振興下沉式布局怎么搞?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加強資源整合,強化頂層設計
康養產業是具有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產業鏈條長等特點的復合型產業,其涉及范圍廣、涉及部門多。因此,一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均需根據現行旅游業、農業、醫藥產業等行業基礎和發展規劃,站在整合全社會生態資源、醫療資源、生物醫藥等資源高度的基礎上,將康養產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重要戰略的地位,建立完備的政策法規體系;二是在體制機制改革、標準制定、平臺構建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工作,組織統籌規劃,進行總體布局,注重規劃編制,并實施評估及時調整與修正相關政策,從頂層設計層面著手統籌好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康養機構以及金融機構在內的各方面力量,構建全方位養老服務體系;三是還要做好康養產業自身發展規劃,根據市場實際需求布局和發展康養產業,創新養老模式,設計與開發養老產品和服務,將康養產業視為有機統一整體做好統籌工作。四是在發展布局層面上,對養老服務產業和項目要有所偏向,在市場準入、土地政策、融資支持、人才支撐上給予扶持,鼓勵、支持與引導康養產業的發展,實現與人口政策、社會保障、老年醫療等的協調發展。
二、完善政策配套,強化執行落實
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康養產業相關扶持政策落實到位。近年來,針對改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采取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措施,針對性很強,可以說是推動康養產業大發展,大突破的及時雨和催化劑,各地確實要在怎樣使這些政策執行好,落實好上動腦子、下功夫。為此,一方面,應加強土地、稅收、信貸、財政等配套政策的支持,研究和制定康養產業發展的投資支持政策,特別是在影響養老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如用地、水電、稅收及各種補貼上出臺更加詳細并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為養老產業提供綠色通道和優先支持。另一方面,完善地方保障支持政策與措施,抓好放寬養老服務市場準入、完善地方土地政策、創新融資政策、強化人才支撐四個環節,將國家政策具體化,根據地方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相應的配套實施機制。
三、完善市場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一是放寬準入、鼓勵競爭,對各類企業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公平競爭,而不是鼓勵央企、國企等國有資源過多參與提供市場化的康養服務。二是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承接當地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等服務。三是在金融上實現差別待遇,對于康養產業有所扶持與支持,有效解決投資人有錢無處投而養老產業又找不到錢的問題。對中小民營企業,加強信貸支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源重點投向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并持續減費讓利,彌補金融領域制度短板。通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養老市場主體的活力、韌性和創新力,以進一步深化養老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拓寬融資渠道,強化金融支撐
在新時代,養老金金融是應對老齡化的戰略性選擇,加強金融和養老產業高度融合是夯實康養產業金融創新的基礎。
一方面從整體上來說,要打造康養產業完整金融生態系統,拓寬養老產業金融服務門類,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融支撐體系,積極探索應收賬款、動產、知識產權、股權等抵押貸款創新,大力推動養老專項債務融資工具、養老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養老信托計劃、養老設施租賃等服務平臺建設,突出保險業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創新,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給予綠色通道上市融資,以及強化技術創新,開發現代融資和支付工具,加快互聯網金融創新平臺、產品和服務創新,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另一方面各融資渠道也要著力提高康養產業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把握康養產業高投入、低收益、回報周期長等特點開發差異化產品,積極研發具有康養產業特色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真正滿足康養產業發展需求,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有效金融供給。
五、注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促進項目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康養產業的發展明顯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單純依賴政府難以補齊短板,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與積極性,實施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這種模式對接養老服務產業,是我國康養產業突破瓶頸,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康養產業與混合所有制模式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康養產業和混合所有制模式都具有投資金額大、回收周期長的投入與產出特征,兩者具有相同的對接基礎。模式和康養產業都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的特點。二是康養產業是非常適合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建設和運營的領域。混合所有制創新機制能夠為康養產業提供更專業化、更低成本和更優質的服務,而且參與康養產業混合所有制項目的社會力量主要還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具有經營機制靈活、成本控制能力強等優勢,有利于實現康養產業項目的提質增效。三是優化康養產業混合所有制運行機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信用約束機制,以包容審慎原則引入社會資本,科學合理搭建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機制。四是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老年健康服務業,促進社會化、多元化機構養老服務水平的提高,形成政府財政和民間資本間互相協作、互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解決人口老齡化社會下養老問題提供根本出路及必然選擇,增強經濟未來發展的動力。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鄉村振興下沉式布局怎么搞?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