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旅游發展的五大方面
農業旅游又稱為“生態旅游”、“綠色旅游”、“農業觀光旅游”、“鄉村旅游”等,是旅游與農業相結合而形成的新型旅游產品,它融農業生產、觀光、品嘗、購物、習農、科普、參與體驗、娛樂、休閑度假、修身等為一體,是實現農村地區農業經濟多樣化和農業產業升級的重要形式,并成為旅游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朝陽產業”。我國農業旅游資源豐富,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推動我國農業旅游快速健康發展要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動農業旅游發展
政府在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政府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制定相關法規和標準,支持、規范農業旅游的發展;根據當地農業旅游資源狀況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本地農業旅游近中長期發展規劃;通過項目資金、土地使用、道路通訊水電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創造良好條件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旅游;安排一定資金用于農業旅游的宣傳促銷,扶持農業旅游發展。
行業協會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行規和服務標準,約束農業旅游企業和農戶的經營行為;整合資源,協調各方,推動相關行業、產業、企業、農戶建立戰略聯盟,形成合力;設立培訓機構,組織好對從業者的培訓,提高從業者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在組織專家進行充分調研和市場細分的前提下,對企業和農戶的市場定位和產品開發提出建議;搭建信息和經驗交流平臺,實現成果共享;通過行業網站推介各地旅游產品;進行業內評比,打造旅游品牌等。
城市旅游公司要抓住城市居民對農業旅游的強烈需求所提供的商機,積極拓展業務領域,開發農業旅游專線,建立與農業旅游項目開發企業和農戶溝通互動機制,促進農業旅游項目開發企業和農戶改進服務內容、形式和質量。農業旅游項目開發企業和農戶要與城市旅游公司、旅游中介公司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以調動后者的積極性。各類經營主體要善于通過各種媒體加強對農業旅游產品的宣傳營銷,提高其社會知名度。農業旅游項目開發企業和農戶要在產品多元化、提高管理和服務質量上下功夫,樹立良好的形象。
二、精心策劃,加強管理
我國農村地域廣大,民族眾多,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物產豐饒,山川風物各異,有著豐富的農業旅游資源。農林牧漁的生產場所、生產工具和設備、生產過程和工藝、秀麗的田園山水海島風光、風格各異的民居村落、風味獨特的各色美食、獨具魅力的鄉間民俗文化和民族風情以及教育、科技等元素的加入,都構成了對城市居民的巨大誘惑。但從實踐看,目前我國的農業旅游項目多以農戶自發分散經營為主,規模普遍偏小,產品過于單一、檔次低、同質化問題突出,效益不高。各地應因地制宜,將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對農業旅游進行精心規劃和策劃,將游賞型、節慶型、參與體驗型、教育科普型、休閑度假型等農業旅游類型揉合起來,開發特色鮮明、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的旅游產品,推進規模經營。有規模才能集聚人氣和商氣,有規模才能展現服務內容的多樣性并在競爭中提高服務質量,有規模才能實現“三產聯動”,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規模化的實現既可以是城市企業資本、社會資本的進入,可以是鄉鎮政府、農村“兩委”有意識地策劃、規劃、引導、組織和扶持而形成,也可以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或鄉村精英、能人的直接參與。
要加強對農業旅游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加強道路、水電、通訊、住宿、泊車、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治理好臟、亂、差,打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對所有從業人員都要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從而使服務體現出“專業化”、“規范化”和“人性化”的要求。要加強價格管理,堅決杜絕宰客現象發生。要加強對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質量安全監管。為游客提供健康安全食品,是農業旅游業健康順利發展的重要前提。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已經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人民群眾在飲食上已經開始由過去的“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轉變。如果我們的農民兄弟能夠為來自城里的游客提供安全有機食品,無疑會形成巨大的吸引力。我國有著悠久的生產有機食品的優良傳統,現在需要把這種丟掉的農業之魂重新撿起來。如果某種農產品能夠得到國家的“三品”認證和“地理標識”認證,其價格可以獲得大幅度提高,城里人愿意花高價買健康。要力爭將農業旅游區打造成集“游、賞、食、宿、樂、購”“六位一體”的一站式全方位優質服務體系,讓城里人愿意來,吃得好,玩得樂,住得下,購得狂。
三、加快產品升級,開發參與體驗性旅游產品
在當今國內農業旅游發軔之初,簡單的讓城里人到農村欣賞一下田園風光、吃吃農家飯等初級產品已不能引起城市消費者更大的興趣,在農業旅游產品開發中應注意更多地融入參與性、體驗性元素,以滿足城市旅游者尋根、求異、求新、求知、探索、參與、體驗等心理需求。草原放牧、牛棚擠奶、獵場狩獵、漁場捕撈、田園耕耘、禽畜飼養、果蔬花卉種植,甚至某些農副產品的加工過程,都是吸引廣大城市旅游者產生濃厚興趣的重大賣點。這些旅游形式可以使城市居民獲得一種徹底的放松,滿足他們探奇求知、完善自我的要求,并在參與性體驗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延長他們在農村的逗留時間,提高他們的消費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發展體驗經濟是農業旅游產品向深度開發的重要方向。
四、賦予農業旅游以豐富的文化內涵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燦爛的農業文明,長期的農業生產生活環境鑄就了厚重的農業文化。這種文化深深地滲透、凝結在農村的村落、建筑、歷史、生產生活場景和過程、飲食起居、服飾、節慶、風俗習慣、民歌、舞蹈、曲藝、雕塑、繪畫等方面,加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就使得這種文化彰顯出地域和民族特色濃郁、異彩紛呈的獨特魅力,構成了鄉間如詩如畫、令人心往神馳的壯麗的社會畫卷。文化是農業旅游之根,文化是農業旅游之魂,也是農業旅游的魅力之所在。開發農業旅游項目絕不應過多地摻雜進現代人工因素,而破壞或丟掉了優秀的傳統鄉間文化。各地旅游部門和企業開發農業旅游項目時要注意對當地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賦予農業旅游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精心策劃,提出特色鮮明的旅游主題,做好宣傳推介,打造鄉村文化旅游品牌。這既是優秀的鄉村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的需要,更是提高農業旅游產品檔次,提升其文化品味和社會價值,實現農業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五、重視對農業旅游資源和環境的保護
農業旅游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其農業特性以及良好的生態。但目前我國一些地方的農業旅游項目為了片面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過分依賴非自然技術手段,大興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跡明顯,破壞了農業旅游的“農味”和生態平衡,這是與農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背道而馳的。農業旅游根植于地域生態農業特色和地域農業文化特色,因此,在發展農業旅游過程中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旅游開發與人文環境、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要盡量保持人文資源的原貌,并防止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實現最佳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如需“鄉村休閑農業旅游”等方面的服務,歡迎您咨詢本站在線客服,或直接通過以下方式同我們聯系,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上一篇:農家樂存在的6大問題及7大對策下一篇:旅游項目開發的模式與流程相關內容